今天去了中国美术馆看展,展厅有有关绘画的,有有关书法的,还有有关紫砂壶的。而我一般看画看的比较多,今天的画有油画、国画、版画等几种类型,我不是专业学美术的,看画也只是看画的内容,无法从技法上作任何评价。
最近学习的《文学概论》刚刚讲了文学中的蕴藉,就是说很多内容作者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由读者分析出来,越是好的作品越是让人读着感觉富含哲理,而值得反复推敲琢磨。我觉得文学如此,画作亦如此,好的作品不一定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要表达什么,而是需要观画人的思考,甚至不同年龄有不同经历的人看到同样的画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比如以下这幅《晨》,我会联想她是在等人么?还是在等着上班的地方开门?但是看她的神态很镇定,似乎也可以联想到她的性格,一定是不急不燥的。
当然,美术作品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作用就是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状态或者人们的生活场景,或者大自然的景色,是我们纪录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非要有深刻的含义,只要非常写实的反映出来供后人或者其他地区的人观赏即可。观者可以借此了解到不是自己日常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也算是一种‘开拓眼界’ 的方式。如以下这幅画,人们对于土地大丰收的喜悦一定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无法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