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窥见宇宙深处,听到计算几十亿年的宇宙时钟的嘀嗒声,看到银河系会如何崩溃,时间就显得更加可怕了。
——《奇特的一生》
最近在看的这本书,作者以研究柳比歇夫的一生来推出一种“时间统计法”。时间管理,时间计划一类的书在一时备受追捧,人们都想要得到一种什么神奇的方法,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实现更多的想法。
初看书上腰封,我以为厚厚的一本书通篇讲得是一种严谨深奥的神秘方法,能教给人如何努力工作节约时间,兢兢业业走上康庄大道。
但现在书看到尾声了,书中对于所谓“时间统计法”并没有过多的篇幅,总结起来就是主人公会把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全部提前计划好,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反而书里讲了许多主人公的为人品性和价值观。
初看觉得书中名不副实,有点无聊,越往下看,越发现这个人有意思。一个有血有肉,矛盾又真实的人。
他不是一个被故事完美化的人,他自己定了很多规矩,但也不是全都能完成,他甚至自称是一个“倒霉蛋”。不过确确实实在同样短暂的生命里,他比你我做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没有明确的界限,涉及多个领域,只要是他想做的就去做,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后来我发现,有些人的时间是比别人多的。时间这只抓不住的小鬼始终那么放荡不羁,任何人都套不住他,而这些人的更大胆纵脱反而让自己活在了这只小鬼之上,日日精彩纷呈。
困在框框里的时间一眼望穿,活在未知里的时间更长更有趣。
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感觉每天都能挂着期待走在路上,因为所有课程都是新的,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是没有见过的,严格来说,日子与之前的任何一天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期待感每一年的开学都如期而至,看着新书,期待着第一课,于是呼吸着欢快新鲜的空气,时间也缓缓。
而当我步入第二周时间开始飞逝,一转眼又是一个周三。我已经记住每一天要上什么课,老师讲课什么调调,哪节课比较无聊。当所有都开始一成不变,毫无期待之后,重复的日子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也就失去了那种新鲜的活着的感觉。这跟谈恋爱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
一直觉得大一最长,但是实际上大一比以后任何一个学期都要晚开学半个月。我想让我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大一经历了太多的“不一样”。一年以来事事不重样,好像每天一觉醒来就能走上与昨天完全不一样的轨道。
认识新朋友,军训,大学课程,社团招新,与不同的团队合作,学生干部竞选,开始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等等,如果要把大一总结下来,估计要花上几天。
大二的景象开始大相径庭,很大的一部分照着旧样来,寥寥几句语毕。人生的每一段时间像一个个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里能装的越多,你越觉得这个文件夹大。
同理,在外奔波一天,干了八九十件不同的事情,深夜瘫在床上回忆这一天的时候,你甚至觉得早上那件事好像隔了好久,中间的其他事情把你和它分得好开,一天被人为拉长。反之,葛优躺一天,你都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过的,一下没了。
如果时间只能是恒定不变的,那么你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不同的有趣的事情,让自己产生一种它好像很长的错觉。
越任性奔波,越能感觉自己真实地活着。
柳比歇夫在尽情鼓捣其他领域的事情的时候,他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生物学家,也可以是文学家,可以是哲学家。
功利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没有意义,花费过多的时间于上面不如多考两个证,但明明只要这件事能带给你愉悦的心理体验,它就有存在的理由。有趣就是事情本身的意义。
不断的变化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时间过长地运行同一种模式会消磨人的意志。比时间更宝贵的是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对自己的生活不断重新考虑。
原来,一生完全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么短暂。
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可以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学会好几种语言,可以出门旅行,可以饱听音乐,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在乡下居住,也可以在城里居住,可以栽培花园,可以培养青年一代…
——《奇特的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