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有个和尚叫慧绍,他是名仕陈太丘的后代,慧绍从小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在哥哥的照顾下,慧绍总算是没有饿死,后来发生了战乱,慧绍就和哥哥一起逃难到丹阳。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疼爱,慧绍沉默寡言,性情冷淡,但善于思考。哥哥一直悉心照顾慧绍,当时乡里很多人看这两个孩子可怜,经常接济他们,哥哥更是把要来的食物先给弟弟吃,人们都夸哥哥是个好孩子。
随着慧绍逐渐长大,在慧绍12岁那年,哥俩实在无法维持生计,哥哥无奈只好把慧绍送到寺里当了和尚。慧绍就随着寺里的大师父在南京、扬州一带游历化缘。一次慧绍听庄严旻公讲《释成论》,听了两遍就把经书所有注解都听懂了,慧绍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他激动地对自己的同道慧峰说道:“我修行的日子这么短,一下就把经文记住了,是我所学太浅了?没有悟到经书的真谛,还是主讲人讲的太浅显易懂了?”慧绍对自己也不敢相信。
慧绍于是又前往开善寺听当时有名的禅师藏法师讲解佛法。他不一会儿便把经文的内容语言全记下了,并且都理解的很透彻。慧绍很开心,决定苦心钻研佛法。那天晚上,慧绍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开善寺摘李子,摘了一把熟透的李子,刚要吃,却全变成了枝叶,慧绍一下惊醒,坐定思考后,他感到这个梦是启示他学习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这更坚定了慧绍学习佛法的信念。慧绍于是常常偷偷来到开善寺听藏法师讲解佛法。不久藏法师去世了,龙光寺的僧绰法师接替了藏法师的位置。
慧绍为了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便又独自在龙光寺听僧绰法师讲经,但龙光寺讲经既不给僧众发经卷,又不准其他僧人住在那里,慧绍只有一条被子,在寒冬里,瑟瑟发抖,无处安家。后来实在太冷,慧绍只好向僧绰求情,帮他抄写经文,才能听讲。慧绍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听讲,专心记忆,不久他的知识便超过了其他僧众,有些见解很独到,连僧绰法师都称赞他。
慧绍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时值梁朝武陵王前往湖北、四川镇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僧人一同前往,于是召集众僧,想让他们推举出一个人来,和尚们推举了很多人,都不合武陵王的意,武陵王曾经听说过一个绍法师,在龙光寺一带颇有名气,于是想召见慧绍,慧绍接到武陵王的邀请后大惊失色,立马前往拜见武陵王,慧绍就随武陵王来到四川。慧绍开始在四川讲解经书,慧绍讲解经书都从僧众理解入手,细致入微而且旁征博引,大家都理解的很透彻,很多僧人不远万里来听慧绍讲解佛法。
慧绍在龙光寺曾经犯过气管炎,后来到了四川后便痊愈了,身体健康后,慧绍更加一心想普度众生,弘扬佛法,当时四川有好几处讲经堂,而唯独慧绍这里车水马龙,听讲的人连院子里都坐满了,慧绍带领大家一同朗诵《涅槃经》、《大品经》,这种教学方法让听众都参与进来,因此很多人对慧绍的讲解很满意,慧绍的名气更大了。如果有人打瞌睡,慧绍甘愿替那个人受罚,并虔诚的自责道:“这都是我训导不明,没有以身作则的罪过啊!”,那人从此再也不敢疏忽了。
武陵王在四川主政,听到慧绍讲经有方后,对他大加赞赏,后来和尚宝彖、保该、智空把慧绍讲解的经书编成文集出版了,出版后大家纷纷购买,武陵王还赏给慧绍十万钱作为奖赏。慧绍把这些钱全分给了龙渊寺的和尚了。当时很多达官贵人都请慧绍讲经,慧绍不喜欢坐高头大马、豪华车轿,他总是徒步前往,也不吃荤菜,只吃些清淡素食,受到当时达官贵人的敬佩。慧绍由于刻苦讲经,身体也日渐萎靡,后来生病了卧床不起,他仍然对弟子说:“我还有经书没讲完,门外的弟子都等着我呢。”,慧绍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便嘱咐弟子:“修造的佛像未完成,我的心愿不了啊!”。
天监七年(508年)七月三日,慧绍在龙渊寺安静地去世了,只活了54岁。当时隔壁安浦寺一个尼姑在慧绍去世当晚就昏死过去,当她醒来时,说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绍法师带着五百名和尚登着七宝天梯前往天宫讲经去了,慧绍还对她说道:“快回去吧。”那个尼姑就醒了。
参考文献
《续高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