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碰到邻居霞,她问了我一个很有内涵的问题:“你南方人吃米多,哪种米好?”
长粒香、珍珠米、五常米、盘锦米、小町、原稻……面对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各类待售品,我也是一脸懵逼,“贵的好吧!毕竟人不识货钱识货嘛。”
还是促销有魄力,帮忙选了一袋乳玉皇妃稻香贡米,联想起我的买米经历,似乎也是如此的盲从,我不禁哑然失笑,吃了五十多年的大米,对大米还是知之甚少。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作为我家日常饮食中绝对主角的大米,是最没存在感的,吃完饭嘴一抹就Ok了,谁会去关心今天吃的是哪种米?这米里都有些啥?是新米还是陈米?至于“农民伯伯岀了多少为,我才由稻子变成米”的儿歌,小孙子听得是一头雾水,“米是从超市买来的,和农民伯伯有什么关系?”
我生在江南农村,那时家里也有二亩多水田,最难忘的是每年7、8月间的二十多天是双抢季,早稻成熟要抓紧收割,之后得立即插种上第二季的晚稻,这一收一种的过程就是争分夺秒地跟时间赛跑,必定是全家齐上阵的,连奶奶也颤颤巍巍地到烈日艳阳下去晒谷子,我混迹其中,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帮了不少倒忙。后来老师说仓颉造的米字是八十八的合体,暗合了一粒米的岀现,需要八十八道工序,我从此对大米便有种偏执的感情,家里如果不存有二十斤以上的米,我便缺少了安全感。
那时候收上来的谷子交完公粮之后才是留着自己吃的,不知是因为产量低,还是家里吃死老子的半大小子大多,粮食总是不够。那时的我完全顾不得辨认粮食的品种好不好,能吃饱才是头等大事。吃了十几年自家打的粮,我只记住了奶奶传授的心得“三年硬饭卖张田,三年软饭买张田,煮饭时水放宽点。”
到自己洗手做羹汤后,在厨房摸爬滚打过,我才深刻理解了祖母的智慧。南方水稻是在高温、昼夜温差小的环境下种植的,米粒修长,质硬,直链淀粉含量高、吸水性强,水放宽一点,米饭柔软粘稠,口感好。如果水放的刚刚好或者略欠些,做岀来的米饭则一颗颗闹生分似的,岀饭量少且硬硬的费嚼头,冷却回生后,煮蒸炒都改变不了,只有做成泡饭还能吃一吃。
我这祖传的秘决在我定居西北后不灵了,凭经验做岀来的米饭总像一锅稠粥。大张说这边吃的东北米或宁夏米,比南方米有营养,口感也更好。我去各大卖场转悠了一圈,无一例外地不是产自黑龙江,就是来自吉林。“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以南多鱼米之乡,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高于东北,竟然在这偌大的城市分不到一匙羹?这太不正常了,得好好探究一翻。
网络资料显示,我们常说的大米即“稻米”,分为籼[xiān]米、粳[jīng]米、糯米三种。糯米在北方又称为江米,又分为圆糯米和长糯米两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等。而长糯米即籼糯,米粒细长,适合用来制作汤圆、米糕等一类。
籼米和粳米是两种广泛食用的大米,二者的营养价值都非常丰富,但是两种大米在粘稠度,种植区域、香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大致而言,北方多种粳米,南方多种植籼米;粳米适合煮粥,粘稠滋养,降脂降压作用比较明显,而籼米则适合煮米饭,松软可口,温胃助阳作用比较突出。
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是否就能吃到心仪的大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太多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选择的,五十多年的大米装进我肚子里,并没有人转化成智慧,我曾花大价钱从超市拎回过霉变了的、包装精美的大米。
真是束手无策吗?只要你有坚定的意志不被导购左右,同时又有足够的耐心去看清包装袋背后的信息,而且对GB/T1354(普通大米)、GB/T18824(盘锦大米)、GB/T19266(五常大米)、GB/T20040(方正大米)、Q/JIZL0001S(碎大米)之类执行标准有所了解,是可以少交点智商税的,当然这种人不包括我。
吃了大半辈子米饭,我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让我多少有点不爽,但一想到现在稍微花点心思在手机上戳10分钟,就能淘来过去皇帝才能享用的贡米,心里又美的不要不要的,对过往吃过些什么米也就无所谓了,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米让我活到了今天——感恩大米,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