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网上的一段文字将《立春》与执拗的梦想、某个小镇这两个词联系在了一起,兴起看了这部电影。最后,疲惫地抱着自己走出来。王彩玲,她的某个念头,她的某次选择,会因同频而在我这里共鸣,甚至是往心窝子狠狠一杵。当人陷入思维决策的死胡同时,一位大姐平静地告诉你一个残忍的故事,然后你开始害怕,开始去试着理解风险与利益最大化,吗?
忽略了许多交织线,只回忆了王彩玲最核心的诉求,她想去北京国家大剧院唱,不是歌剧发烧友的存在,是最盛大舞台的一名职业歌剧演员,是要赖以为生。电影里,王彩玲的歌声是会打动人的,却没有美到匹配国家大剧院,这个承载她人生终极意义的地方。前期的诸多因素生成了能力的天花板,她却被自己的骄傲与虚荣挟持在半空中,上不得梦想殿堂,下不去烟火日常。哀其不幸,却没有怒其不争的点,她陷在自己的圈套里,却无半点挣脱的可能。
当我对王彩玲生出怜悯之情的时候,恐慌并行。对她的怜悯无异于自怨自艾。是不是就等着王彩玲如黄四宝、胡老师一样喊出“我厌恶自己”这句台词。厌恶自己,也就不再期待来自周遭的喜爱,仿佛连着一串的潜台词,老子已经躺在泥水滩里了,老子是无赖,你们还要怎样,老天还要怎样折腾。好笑无奈的是,我当真有过这样的表述,在如黄四宝一样屡次考榜不中后,冷不丁想到范进中举那篇中学课文,便彻底陷入绝望,最后在与父母争执中,歇斯底里地对父母说,我只是个是二流子,你们放弃期待吧。
不知道这话多伤心,父亲沉默了一天后,对我说,他看过有些节目,父母养了瘫痪或者智力受损无法正常生活的孩子,有的父母选择放弃,但这世上是有一生照顾孩子的父母的。我哭着笑,笑着哭。为自己的无知和自私道歉,为自己的无能和懦弱道歉,也因父母的大海般的爱不知所措。毕竟我已经是必须独立的年纪,工作却辞了找,找了辞,考了落,落了考。这样的蹉跎,令自己沦为一个肥胖的米虫,不堪。如彩玲般盲目地渴望,却更荒诞地折腾。我不敢也不愿有一丝自怨自艾。当一个人披上黑羽毛,开始可怜自己,开始向生活承认卑微以乞求心安理得时,ta不再拥有塑造生命的力量。
好在,故事最后,彩铃的心安了,领养的小姑娘是一份希望,是冬季雪花翻飞后,立春的第一滴露珠~
(给自己的话,三月底,这样的状态会因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有一个转变,无论巧妙笨拙,热气腾腾的生活从未停止。愿这四五十天,你可以专注地去投入,与曾经的涣散的神思做一个抵抗的动作,学学这世上有些人可以目标清晰,行动坚定的~楼下的小孩会说话了,他大概迫不及待地表达一个好奇与每一份喜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