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怪异的诗》

经常在不经意间,脑海中会冒出些古怪的幻象。背景是深色的,光泽是黯淡的,那些怪异的意象也难在现实中找到。这是病态心理的折射?还是真实思想的暴露?且不去管它了。然而,倘若把这些意境表现为诗,这,算得上‘诗’吗?

曾读过台湾诗人杜十三的散文诗。他的诗作,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叙述荒诞的梦。那奇特的构思,那瑰异的意境,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他的《传真机》,假如将此作署名为波德莱尔,有多少读者会疑虑它的真实性?不妨赏读原诗;“世界经过传真成为非世界。因为想他,她用传真机传了一个香艳性感的红唇给远方的男人。男人正在睡觉,传过来的红唇便自己跳下传真机,爬过地毯,试图攀上男人熟睡的床,却不小心掉入男人前夜未喝完的酒杯里溺死了。女人又传来了两行眼泪,逼真的泪水,在跳下传真机的时候又被室内的冷气风干了。女人等了许久没有收到男人的回应,便决定最后一次把自己哀怨的眼睛传过去。哀怨的眼睛被传到男人的卧房,立即跳下传真机,爬过地毯,攀上了男人的床——她终于看见了,男人的身边躺着一个正在呼吸的,真实无疑的女人。”应该说,这首诗颇具波德莱尔‘从丑陋中升华诗意’的风格。它给我的最初感觉是,除了惊愕,还是惊愕。散文诗能这样写吗?毕竟,概念中的散文诗,我们早已习惯了高尔基的激昂,何其芳的绮丽,也常醉心于屠格涅夫的哲思、泰戈尔的空灵和冰心的清新……

然而,杜十三的散文诗,却彻底刷新了我们对散文诗概念的传统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胡常不姓胡 胡常是个老光棍。他原本姓王,至于他本名是啥,村里基本没人知道,甚至连他自己也忘了吧。也许是因为诨名盖世...
    朴依依阅读 4,338评论 6 12
  • 玖清浅阅读 1,774评论 0 0
  • 今天翻了翻涂子沛大数据这本书,所有的科技发展潮流要看美国。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美国的成功经验,从信息安全法的历史...
    黑土钱阅读 1,238评论 1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