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鑫,出生于1985年,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邗江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官。就职于扬州市甘泉小学,曾担任过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多次被评为邗江区优秀教师、邗江区师德标兵。曾获得江苏省“蓝天杯”赛课一等奖,江苏省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连续三年获扬州市微课大赛一等奖,开设过省市区级示范课和并参与课题研究。
她的支教情怀,源于多年前的一次藏区旅游。当她看到寒风中穿着很单薄的孩子,黝黑的脸上露出淳朴笑容的时候,由此,她就萌发了支教的念头。回去以后,她第一时间和学校刘庆昌校长取得了联系,表达了自己支教的强烈意愿。在得知邗江区教育系统甄选教师参加援绥支教活动之后,她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她先后两次向邗江区区教育局提出申请。最终,于2020年4月得到了邗江区教育局的批复,成为了光荣的援绥支教队伍中的一员。
一、勇挑重担,一切从新开始。2020年8月20日,她出发来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原——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她和另外四名援绥支教教师被安排到了绥德县明德小学。近年来,该地区学生相对集中于城区,导致明德小学大班额教学情况较为严重,孔老师任教的小学三年级每班都有70人左右。学校领导得知孔老师是学校的英语教学骨干,对其非常重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她承担了三年级3个班英语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正常承担2个班英语教学)。她毫无怨言的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她每周课时15节,每天至少要批改210本作业,虽然说是3个班,但是却相当于在江苏扬州的5个班工作量。然而对于工作勤奋、认真的孔老师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不仅仅是工作量关,还有采用的教材关。我们江苏扬州使用的是江苏省译林牛津版教材,而陕西榆林绥德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这两套教材在内容和设置上完全不一样。因此,她瞬间成了一名“新教师”,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从新开始。可见,她的工作任务之繁重,工作压力之大!
二、疯狂“加班”,融入到新集体。为了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和融入到当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从在明德小学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启了疯狂“加班”模式,充分利用下班及一切闲暇时间研读教学参考资料和教材,哪怕是在等待吃饭少许休息时间,我们明德小学的老师们都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一一的梳理出人教版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前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译林牛津版教材备课的丰富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学情,对其教材进行了一定整合。为此,课前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准备好每一个上课的课件,用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互动场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孩子特别的淳朴,由于她的课上得新颖,教学方式别具一格,每一次到班上课,都能够受到孩子们热烈的欢迎。每一次每一个班那70双专注的小眼神中,幼稚的脸上满意的笑容中,她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满足。
三、榜样示范,促进专业成长。孔老师在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她还主动为明德小学的老师们多次开设示范课。例如,她开设的《Colours》一课,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语言学习的时间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她扎实的基本功与精美课件的紧密结合,纯正的英文教学和学生默契的配合,将“学在邗江”的先进教学理念融入到当地的教学中,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他们感叹:原来英语课还可以这么上。学校进一步认识到孔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她与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以指导、促进学校英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她在给徒弟上示范课的时候,学校经常会有其他英语老师前去“蹭课”学习。有个别老师开设公开课前特地找到孔老师,请她帮忙提供思路修改课件。
四、呵护儿童,普及健康知识。孔老师从学校得知,这里的留守儿童比例高、人数较多。幼小的儿童离开了父母的庇护,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空虚和无助,更是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女童,她们大多对于生理卫生健康知识一无所知,也不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她结合自身性别优势,以“留守女童生理卫生健康讲座”为主题,通过与女童们的提问、互动游戏、举例分析等,教育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和尊重自己的身体,正确识别坏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侵害的方式和方法,使孩子们在遭遇危险时知道如何应对和保护自己。活动受到了学校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明德小学为此做了专题新闻报导。学校德育处冯玉莲主任表示,学校有必要在全校所有年级女生中普及生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五、关爱孤儿,助其生命成长。孔老师得知,在明德小学有一名叫王子涵的孩子,出生后没多久爸爸患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着生命。妈妈不堪重负,有一天悄悄地离开了家。最终,孩子爸爸没能熬过他十岁生日,在孔老师来支教的前几天去世了。他一下子成了孤儿,一个人留守在空荡荡的家里。老家的亲人凑了些钱把他寄养在学校旁边的托管班里。孔老师在和校工会主席了解完孩子具体情况后,她不但在学习和生活上时刻关心着这个孩子,在精神上还不断的鼓励学生,教育引导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孩子有一个基本的物质保障,孔老师立即行动起来,为孩子制作了一个向社会热心人士求助的短视频——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日常和他的心愿进行展示,在抖音和微信平台不辞劳苦的进行转发:自己的朋友圈,朋友的朋友圈……在她努力之下,最终一位来自她的家乡——江苏扬州的爱心人士主动认领,表示愿意资助孩子到十八岁成年。
六、团结同志,克服生活困难。为了我们援绥支教的这个大家,就意味着舍小家。孔老师放弃了家里安逸的生活,来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绥德县城,和另外两位支教女老师共同租住在一起。条件各方面影响,她硬生生的被锻炼成了一个“女汉子”。刚到绥德,由于租住的房子周边环境较差,在一天加完班回家的途中,她的脚不小心崴了。软组织挫伤加韧带拉伤,虽然医生说要少走路注意休息,但是孔老师没有跟学校请过一天假,拖着肿胀的脚,从宿舍到学校15分钟的脚程,每天来回两遍的走着。孔老师工作所用的办公桌靠着墙边,墙角就有一个老鼠洞,白天工作的时候,经常有老鼠顺着墙角爬到办公桌边和孔老师对视。每天早上到校之后孔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消毒湿巾和酒精棉片将办公桌上上下下清理一遍,因为桌子上到处都是老鼠在夜里吃喝拉撒活动后留下的痕迹。10月的中下旬,绥德已经开始进入到“冬天”模式,可是,她们的出租屋里烧热水的壁挂炉,由于三天两头的出问题,孔老师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立即前去处理故障,二十天下来,她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修理工。无论是E4故障还是E1异常,她都能自行解决。租住房卫生间的下水道也经常发生堵塞,她一次次的疏通也总结出了若干的经验。在绥德,水电煤气是需要预充费的。刚来时候,孔老师她们由于不了解这个情况,也经历过晚上被断电和洗澡洗一半停水的情况。甚至有一次,孔老师在卫生间洗漱的时候,顶上取暖照明一体机突然坠落,十多斤的机器猛地砸在了她的脚边,摔成两半,索性没有砸到人,同住的另外两个女教师戏称她是用生命在支教。然而以上种种困难都没能阻拦她参加支教的热情。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她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何时何地,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能接受到平等的有温度的教育,这个社会才能真正的文明成熟。在苏陕协作支教的浪潮中,无数个像孔老师一样无私奉献的教育人,正在努力将这一切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