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科学精神已经深入人心的中国,进化论这个科学理论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了。很少会有人质疑智人是从灵长类动物中分出的一支,而我们与猴子之间,也确确实实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不过其实人们对于自己的来源仍然不是完全清楚的。从古生物学上来说,我们知道自己是晚期智人,是远古智人的直系后代。但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也并不仅仅是智人的血液。
各有所长
在智人统治地球之前,同时期还有着大量其他人类家族的亚种。这些人类真正的近亲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他们在残酷的进化战争中已经失败。
但其实他们在基因上和我们差得并不太多,在进化中的失败也完全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让智人显得更加适应环境而留存了下来。在我们先祖的眼中,搞不好这些进化中同属人类的竞争者的基因还更强大一些。
原始人头骨化石
尼安德特人,就是在和智人的竞争中落败,却在远古时与智人关系亲密的一支近亲。
这是一群比现代人稍矮,平均身高在1.5米左右的人,脑容量比智人略小,身体却更强壮。也许正是由于身体强壮,这群人的群体协作意识不强,社会结构也远没有智人来得发达。古生物学家认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抗冲击能力比较差的尼安德特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也许这还不足以引起你的兴趣,但如果我说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生殖隔离并不强,是可以杂交的两个物种,会不会让你对这些人刮目相看?
事实上,他们的基因确实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了下来。尼安德特人在除了非洲人以外的其他人类的体内,留下了1%~4%的基因。而他们的痕迹,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这个地方,连中国河南许昌发掘出来的古人类骸骨里,也有一部分是他们。
主要生存于冰川时代的欧洲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就叫《尼安德特人》,讲的正是这种现代人类的近亲被发现、被研究的故事。
看书先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就不是一般人。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博士,是瑞典人,也是享誉世界的古生物权威。他一生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分析,而这些分析揭示出了人类在早期进化史上的一些从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比如尼安德特人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智人祖先的互动等等,当然现代人体内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也必须通过他主导的这场测序当中才能获知。
有些人一笑就能影响世界
不夸张的说,他的研究成果,从侧面回答了一个困扰人类多年的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而这本《尼安德特人》,正是这位国际级专家在2014年出版的结合了个人自传、一手科研数据、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的笔记。书一出版就引发了古生物界的轰动,随之影响力波及到了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古生物感兴趣的人,还是对现代科研手法感兴趣的人,抑或是单纯想找一本有知识含量的随笔的读者,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
随便看一些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你就明白了:
中科院院士,发现了孔子鸟化石和原始鲟鱼化石的周忠和教授说它是一本“由传奇科学家写就的经典之作”。
另一位院士,主持了《物种起源》再校译和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舒德干教授,则说这本书这本书“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年轻时的舒德干教授
如今已年过古稀
有专家的珠玉在前,我就不多提这本书的专业性了,聊聊笔法和它的意义吧。
一般的科学笔记,往往由于科学家习惯了科学的话语体系,让外行人看了多少有些头疼。但这本书不会。我阅读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和部分中文版,敢说这绝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笔记,而是文笔流畅细腻、充满了作者自己人文关怀的书。
即使你对古生物研究一窍不通,也能很轻松地看懂。
还有各种配图解说
而且由于古生物,尤其是古人类的基因测序工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帕博博士之前虽然也有前辈进行工作,但将其整体流程跑通,并且给出颠覆性结论的,还要数他。这本书里就大量揭示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在作者的笔下流畅而贯通。看完,你的知识库里就直接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
这样的书可是不多见。
其实书里提到的又何止是古人类基因研究这一个科学门类呢?熟悉科技史的人会从这本书里看出人类在20世纪经历的一场科学研究方法大变革——也就是从近代的科学家单枪匹马鼓捣实验,到全球协作进行的大规模高等级科研。
而科学研究的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人类的知识体系之庞大,已经容不下一个人闭门造车的科学家了(那可能叫民科)。在这本充满了顶级科学家个人思考和体验的流畅的笔记里,你会和世界最顶尖的科研团队一起做上科学研究的过山车,在一次次迷茫、突破、反思、纠结的心态中逐渐逼近世界的某一个真相。
像一本侦探小说,不是么?
科研有时候就是像一场侦探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