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19班上课的内容是《中国的民族》,上课之前先是对上节课的中国的人口部分知识进行抽问。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在做数学,还没有做好课前准备,于是给他提了一个中国人口数量的问题。复习完知识后,随后进入了中国民族的介绍,恰时讲台上有5毛钱,刚好是很好的素材,于是我提问了一个你知道第四版人民币上5毛、2毛、1毛上的这些民族吗?有一个女生举手完全回答正确,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紧接着出示了朝鲜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的民族连线题,让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该民族特征。最后归纳这四个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少数民族的自治区。
引出课题,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讲解民族的基本情况,随后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分析中国的民族分布。这个图的分析我们从总图中首先分析出汉族的分布情况:分布范围广,分布在中国的中部、东部。随后让学生观测哪些区域民族图例最多,得出少数民族的分布地:东北、西北、西南。
找特殊民族的分布地的时候,出示民族分布简图,依次分析壮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一个民族抽一个学生回答,然后简单分析这个民族的一些特征。如饮食、民居、服饰、节日等等。最后可以拓展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民族的分布省份。随后中国的民族风情这一内容,主要介绍书本上提供了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侗族的风雨桥。重点分析侗族风雨桥的地理环境是多雨、地形崎岖等因素,给学生提供分析景观图的地理思维。有一个学生去参加过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可以让她来介绍下具体的情况,更加鲜活。剩下的民族风情可以提供给学生自学。
本节课的收获及感悟: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资源,首先调查同学们当中有哪些是少数民族的?可以让他谈谈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饰、节日、饮食等等;在学习民族风情的时候,也好挖掘学生的旅游经验,分享民族的风情。给学生树立从地理的角度去欣赏民族风情。
本节课程的设计缺陷是学生的活动设计不够严密,缺乏有效活动引导和评价,对教学素材运用不够灵活,板书的设计也不够清晰清楚。
近期听课收获:姚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知识之前的联系,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以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赵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强,对学生的情绪调控有独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