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在你读不进一本名著的时候,不是名著的错,也不是你的错,可能是你们相遇的时间不对。《苏菲的世界》这本哲学读物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这句话。
曾经两度试图捡起这本书阅读,但是没有读几页纸就失败了,真的是提不起一点兴趣,觉得索然无味。近期又把这本书拿了出来,很想读它,在读了几章的时候发现,咦,怎么这么有意思!我很好奇苏菲和席德她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忽然觉得这本书很引人入胜,让我有很强的欲望去阅读。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哲学真的是很复杂、很需要动脑筋的一门学科,它真的会让我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产生很多的疑问,而哲学家从来不惧怕提出问题。
曾经我也想过,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此刻的我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我长这个样子?想到这些问题就觉得很费解,我没有办法去解释这些东西。书中的一些语句、一些观点也是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不乏哲学道理。
书中的人物自有他发展的方向,作者有时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在写作时,那个人物可能并不一定按照作者本身的想法发展下去,就像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纳》时,安娜的结局并不是作者一开始所构思的那样子。所以苏菲和艾伯特最后可以冲出那本书的束缚,站到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
我们存在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我们又是否是真实的?我们有没有可能像苏菲一样,只是一个书中的人物而已,我们只是在扮演着一个角色。而我们的这个世界,有没有可能又是别人所写的一本书?在这里上演的一切就像是我们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我们应该有批判精神,有怀疑精神,要学会反思自己,反思这个社会。不要一味的顺从,听从别人的意见。
我们都只是浩瀚星辰中的一粒尘埃,是那其中的一小部分,是非常微小的一个颗粒。但是我们在抬头仰望星空之时,似乎也在寻找着千年、万年前的自己,去寻找着回家的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星空已经是多少万年前的星空,而多少万年前的我们也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潜意识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好像我们真的越想努力忘记一件事情,就在潜意识里会越容易记起这件事情。我们在梦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真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一些不可言说的秘密。梦境真的是一个很玄幻的东西。为什么会在梦里发生那些事?为什么梦里会出现那个人?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能我们真的在梦里发泄一些平时被自己隐藏的情绪。梦境其实是以伪装的方式满足人被压抑的愿望,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你所想要见到的那个人,你的身体是有感觉的,它会帮助你,让你们在梦里相遇。
你不可能知道一个人是否爱你,你只能相信他爱你,或者希望他爱你。重点不是是否真实,而是你相信是否真实。对啊,我们永远也猜不到别人的心思,他说的话、他的行为或许都是假装的。而我们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只能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可有时候我们最看不透的就是自己,因为人是复杂的。我们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虫,但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地了解自己,说不定我们对自己也有隐瞒。
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我们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明天的你一定是与今天不一样的,而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也有差别。
我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事物之间并不抵触,相反的,他们是彼此增强的作用。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太片面了,需要两方面互相印证。
每天,我们的舞台总是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戏剧,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使这个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丰富多彩,而最终有一个完满的结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那星辰里渺小的我们正不断演绎着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