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华之首都颐和园慈禧的奢侈八(12)

为了您更好地联系上下文,建议您先阅读颐和园必逛(11)。

前言:什么叫奢侈?慈禧应该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5、乐寿堂

继续往东便到了慈禧长住的寝宫—乐寿堂,离出口越近,反而人流量越大,不少导游带着团队在乐寿堂门前讲解。

乐寿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本是乾隆给母亲建造的寝宫。光绪年间重修后变成了慈禧的住所。乐寿堂地理位置绝佳,向南可坐船出入颐和园,向西可至颐和园长廊东侧入口;向东可到达德和园。办公、娱乐、游湖和游园,一应俱全,慈禧可真会选地方!一位导游很浮夸地大喊道,这里是全北京地理位置和风水最好的四合院。

乐寿堂

这里的导游非常多,任意走近一个在旁边蹭听都没问题。不像细声细语的南方人,北方导游的嗓门也格外大。我也在这里,了解了些许慈禧奢侈无度的宫廷生活。

慈禧不怎么喜欢吃水果,可水果的消耗量却惊人。慈禧喜欢闻水果香,只要是她居住或活动的场所,都要摆上新鲜的苹果、梨子和柿子等水果,于是房间到处弥漫着清新的果香。每天三样,还要换着花样来调香味。根据记载,慈禧、光绪和隆裕皇后一年要消耗苹果15.8万个、秋梨11万个,棠梨7.7万个......

比起水果,那只是九牛一毛。慈禧在服饰和吃饭上的消耗更是惊为天人。370号团队组成的西膳房仅仅为她一人服务。慈禧每次吃饭至少要上百道菜,三张桌摆起,食材顶级且新鲜,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且道道都不重样,可每次慈禧也就吃身边那几样,其余的要么倒掉,要么赏赐给其他后妃,或是给太监及宫女。光是每天吃饭,就要耗费相当于现在4万人民币的费用。

慈禧

洗澡每次要用上百条丝绸毛巾,从里到外,全身上下穿的衣服绝不穿第二次,上等精良的丝织品,每一件都是高定,然而慈禧却全部当一次性用品使用。有人估算,慈禧的衣帽间至少高达一亿。事实上,慈禧的衣物已经庞大到至今都无法估算其价值的程度。

越了解慈禧的生活,对慈禧越是憎恶。据记载,慈禧每天的生活费是白银四万两,也就是680万人民币。慈禧在衣食住行的挥霍上,算是达到了顶级。更无可救药地声称,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大清国的“脸面”。

也是巧,乐寿堂庭院里正中间的一块巨型“败家石”恰巧是慈禧生活最好的写照。我看何止是败家,分明是败国。导游一再劝诫游客不要和石头合影。

“败家石”

6、仁寿殿

继续随着人流往东宫门出口前行,便到了仁寿殿门口。和乐寿堂一样,这里的宫殿全部在外围用栏杆围了起来,游客只能在过道里穿行。但人流量越来越大,我们只能缓慢挪动脚步。此时的天空阴沉了一天,终于忍不住在傍晚下起了雨,可依然没能阻止我继续在这里蹭听。

仁寿堂

仁寿堂在乾隆年间叫勤政殿,光绪年间重修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在颐和园的办公地方。门口各有一对铜龙凤,龙在外侧,凤在内侧,意思是“凤在上,龙在下”,以彰显慈禧的权威。身旁的导游特别提到了殿堂宝座后的“寿”字屏风,上面雕有200多个用不同书法写成的寿字。从正门望去,果然能看到这座寿字屏风在昏暗中反射着亮光。

内殿可见寿字屏风

从左右两边的侧门可以看到悬挂着的吊灯,原来清代就已经用上了电灯,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地方。导游称,慈禧一生没啥成就,最大的功德便是把电灯引进到了国内,之后电灯就开始普及化。

内殿的电灯

出颐和园前,我又在昆明湖东岸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原来,仁寿殿以南还有颐和园博物馆和知春亭,西南方向是软禁光绪的玉澜堂。时间不多,我只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颐和园。已是傍晚,依然还有导游带着团队入内,人流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这里我再来回答颐和园10中提到的两条游玩路线。

一、由北宫门进,东宫门出,也是我选的线路。优点是人少,避开了旅游团队,缺点是需要费点体力爬座小山。当然也可以从东侧或西侧绕过去游览,这样就避开了爬山。

二、从东宫门进,优点是均为平地,不用爬山,这一带附近也集中了很多景点。如果只有半天的话,在这附近游玩后直接再从东宫门出。一天时间的话,可由东向西,最后从北宫门或北如意门出均可。缺点是人多,全是团队,体验感不太好。

如此看来,从北如意门进,由北向南,再往东,确实是一条不错的线路,覆盖的景点也是最多的。

颐和园地形图

颐和园如此之大,却没有安置任何饮用水设备,像晋祠也在景区设了一处游客中心可装水。这大概也是京城所有景区的诟病,难道北方人都不喜欢喝水吗?切记夏季去时一定要带足饮用水。

东宫门附近景点很多,可以多预留时间。我也没安排好时间,导致后面的游览很匆忙,也错过了仁寿殿以北最大的戏园—德和楼,是我国古代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共有三层台面,可同时运作。慈禧是个戏迷,豪斥白银71万两,耗时四年建成这座大戏楼。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就已实现“神仙自天而降,鬼怪由地而出”的壮观场面。很多名角都在这里演出过,也促进了当时京剧发展的系统化和成熟化。未能亲眼目睹,也实在可惜。

德和园

当然,颐和园的景点还有很多,哪怕你每天去,逛上一周,都能走不重复的路线。天公不作美,我没能在晴空万里的天气里欣赏到颐和园的风景,我还想登上佛香阁、看看德和园,谐趣园、十七孔桥上的狮子......

这便是旅行,总有很多遗憾和念想。就像生活一样,不必事事苛求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

很多人不知道,颐和园除了是一座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外,本身还是一项优秀的土木工程

乾隆巧妙运用地势条件,首先将玉泉山的水引至昆明湖,昆明湖才由小洼地变成大湖泊。再通过设置喷泉、泉亭和曲桥等水景元素,使水在园中流动。最后通过修建排水渠、水井和地下排水系统等设设施,将昆明湖的水又输送至其他河流。所以在古代,皇帝在紫禁城,也能喝到来自玉泉山的泉水。

一座颐和园,既保证了园林景观功能,还确保了城市供水,一举两得。实在是高明!

下节长城。为避免错过精彩内容,请订阅公众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往期精彩内容:

大美中华之初识首都八(1)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安门八(2)

大美中华之帝都紫禁城八(3)

大美中华之帝都紫禁城八(4)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坛八(5)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坛八(6)

大美中华之认识中国国家博物馆八(7)

大美中华之首都国博暴走6.5小时(8)

大美中华之首都国博暴走6.5小时(9)

大美中华之首都颐和园的挑战八(10)

大美中华之首都颐和园必逛八(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