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圣贤的许多根源性论说都是我们极为宝贵的文化精粹和精神财富。我们古老的,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凡事皆有道,都是先祖先贤们精辟地讲道,说道,为我们万代之孙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奠定基础。家,看似平淡,却也有道。
孔子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明扼要,一字千金,把个人,家,治国排在一起,紧密地联系着。孟子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言简意赅,更是将家置于国之高的位置,令人深省。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由家庭而有家族,再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建立在中国古代农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的伦理观念高度的概括了我国的社会基础,以家为本位,核心是重伦理,倡道德,重视亲情,伦理价值观。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将每个人都包含在一个家的群体之中,特别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强调男子“孝悌仁恕,积善济人”;子女“孝顺恭敬,温和慈爱”等。这种人论关系的实质是对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就是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对兄弟姐妹要亲如手足,这便是儒家所倡导的“人道亲亲”,并由亲道,亲亲为基点,引申至君臣,夫妻,长幼,亲友等关系的原则。这就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家规,家教,家训的治家之道,以及伦理道德方面道德劝谕和规范。每一个家庭成员将受到这种传统教诲的影响和制约。
历史递进,延续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的氏族,宗族大家庭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解体成一家一户的小家庭,然而这也仅仅是形式的分解,其实是两种模式:夫妻和子女的内在模式和其他兄弟姐妹,包括堂,表兄弟姐妹,长辈,亲戚的外在较隐形的模式,这种血缘关系的亲亲是永远不会变的。无论是内在模式还是外在隐形的存在,永远不会变的就是:每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要在不同的两个家庭中度过。在父母结构的家庭中,是我们每个人都幸福的时光,在父母亲温暖的无微不至的爱抚和关怀下,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成长着,来自父母亲的家训,家教,言行如同雨露般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从此,我们开始懂事明理,明白了一个人应具备的伦理道德,包括对家得观念。父母亲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把我们培育成人。父母亲的情,父母亲的爱,比天高,比地厚,令我们一生受益,终生感恩不尽。
是传统,也是传承,当一个人到成年时,就应该成家了。
不论天南地北,还是天涯海角,也不论是萍水相逢,还是邂逅相遇,亦或是青梅竹马和一见钟情,只要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相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做人生的伴侣,便是情分,便是缘分。这种天作之合便组成一个家,这是一个人一生中天道自然的大事,也完成了父母亲最大的心愿,也寄托着父母亲最大的期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是天经地义的大事。因此,也要求夫妻二人必须先“修身”:要互心尊重,对家忠诚,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从此,不论男人和女人便挑起家庭的重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父母奉养送终;对儿女抚养培育成人;夫妻二人白头到老善始善终,同时,对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亲戚,兄弟姐妹,也要做到“人道亲亲”礼尚往来,互相关心,情感联系。
观乎人的一生无非是两件大事,就是自古而言的“成家立业”,关顾小家,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绝对不是什么自私,自利,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维持家庭的和睦,幸福和稳定,才能“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家,即然是立国之本,经营好自己的家,也未尝不是高尚的爱国之情。只有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平稳,安定,美满幸福,才能有国家的长治久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明夫妻二人对家的精心经营,就是对国家尽了最大的义务,家庭的完美和幸福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积极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有利于实现古人所说的“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人道亲亲”的治家之道,是“道之道,非常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