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部关于青少年的电视剧《无尽的尽头》
剧中有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也有关于青少年被侵害的。
讲几个印象比较深的案例。
第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一名青少年被殴打并被威胁至跳楼自杀,但由于犯罪者不满18周岁,被轻判,未被处以死刑。
另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有暴力倾向、酗酒的父亲,被虐待至精神障碍的母亲,一个幼小的弟弟。哥哥刚从少管所出来(盗窃被抓),他也想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与弟弟,找到一份工作,但被举报,最终无法继续工作。为了讨生活,无奈重操旧业,跟着原来的盗贼头目,带着一群孩子在夜市盗窃,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二进宫。好在检察官与曾经的管教对他比较信任,相信他的为人,并为他找出真相,最终将盗贼头目绳之于法。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教育机构老师性侵学生的案件,一审中,由于没能找到关键证据,老师被轻判。二审找到了关键证据,最终将老师绳之于法,判处死刑。
关于青少年犯罪,我总是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第一个故事中的施暴者,曾经自己也是被欺凌的人,没有人对其进行引导,导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果他的家人给予他一定陪伴,在他被欺凌的时候,给予他支持,悲剧是否就不会发生?
第二个故事中,父母是不称职的,最后检察院起诉撤销监护人权利,弟弟暂时由福利院监护。反观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不称职的父母亦是如此,最终导致孩子成长路上缺失陪伴,情况轻的,可能成为孤僻之人,严重的,则可能做出反社会的行为,伤害他人。要是每对父母都需要经过考试考核才能上岗,那这样的悲剧是否就可以减少呢?
最后一个故事中,有一个孩子是排斥跳舞的,但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将孩子单独送到老师那里上课,导致悲剧的发生。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那悲剧是否就可以减少呢?虽然是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但从TA由受精卵变成胚胎以后,TA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也能做出一些选择,作为父母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及时提供意见,而非帮孩子做出选择,逼着孩子接受父母认为是“好”的事情。打着“为了你好”的名义,实际是在道德绑架孩子。
剧中还出现了社工,社工开展深宵外展,穿着奇装异服,与当地的青少年融为一体。
两帮青少年,一群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另一群是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由于双方都爱骑行飙车,为了争夺场地,引发争执,最后社工建议双方骑行比赛谁胜出,场地归谁,避免了双方打架斗殴恶性事件的发生。
社工在剧中也给大家普及了性教育知识,用正面、直接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安全套,并科普其作用。性教育知识也是孩子希望能学习到的,如果家长总是避而不谈,总觉得孩子长大自然就懂了,那就错了。没有正向的引导,孩子更容易被带偏,由于好奇,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学习、了解。
曾经我也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关于性教育知识,我给孩子们讲了《小威向前冲》的绘本,有个别的小孩已经听过,并且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大方的跟其他小朋友们分享,不是畏畏缩缩的,觉得那是什么不可谈论的话题。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孩子会提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陪伴的时间,并引导其分辨信息的真伪,教孩子用辩证的眼观看待事物,不要人云亦云。
写在最后,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就不要轻易当父母,孩子不只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如果没能教育好孩子,孩子将来祸害社会,那就是造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