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考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各位同学考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是否曾在考试前感到心慌、紧张,甚至夜不能寐?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 “考试焦虑”。

一、认识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它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介于焦虑反应和焦虑症之间,属于过度焦虑,会明显地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过,好消息是,一旦考试结束,这种焦虑便能迅速恢复。

二、考试焦虑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1、学习基础方面:

平时学习不认真,做作业马虎大意,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这样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心里没底,一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容易手忙脚乱,从而引发焦虑情绪。例如,有些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复习课本知识,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考试时就会很慌张。

2、心理性格方面:

自幼性格容易紧张焦虑,这种性格特质使得在面对考试这种具有一定压力的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反应。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就对各种事情比较敏感,容易紧张,那么在考试时也会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

3、对自己信心不足

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对考试寄予过高期望,将考试成绩看得过于重要,认为考试成败关乎自己的自尊、前途等,害怕 “一失足成千古恨”。例如,有的学生把考上某所学校作为证明自己价值的唯一途径,觉得如果考不上就会一无是处,这种过高的自我期望和对失败的恐惧会引发强烈的考试焦虑。

(二)、外界因素

1、他人期望方面

外界环境的压力是重要成因之一。社会的舆论,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考试成绩好才能有好前途等观点,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师长亲友的过高期望更是常见的压力来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这些萦绕于考生周围的期望会形成一个强大压力的心理环境,导致考生产生考试焦虑。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提出很高的分数要求,这会让孩子在考试前倍感压力。

2、考试经历方面:

已考学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前面考试的科目状况不佳,没有达到预计的理想效果,考生可能会对后面所考科目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引发考试焦虑。例如,在一场重要的考试中,第一天的考试发挥不好,就可能导致考生对第二天的考试充满担忧和焦虑,担心会再次失利。考试取胜的信心很足,但没有应付失误等意外事情的心理准备,如遇到考题中有比较多的难题,也会产生考试焦虑情绪。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对考试很有信心,但当考试中遇到超出自己预期难度的题目时,就会因为没有心理准备而陷入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取得理想成绩。

三、应对考试焦虑的实用方法

(一)、深呼吸缓解法

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首先,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松开束腰的腰带,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五指并拢掌心向下。然后,先用鼻子慢慢地吸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感受空气缓缓进入身体,让腹部慢慢隆起。接着,再慢慢吐气,同样数四个节拍,感受腹部慢慢收缩,将体内的浊气排出。连续做 4 - 10 分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紧张感也会有所缓解。

(二)、肌肉放松法

1、头部放松:用力紧皱眉头,保持 10 秒,感受眉头处肌肉的紧张,然后慢慢放松;接着用力闭紧双眼,保持 10 秒后放松;再用舌头抵住上腭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 10 秒然后放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头部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缓解焦虑情绪在头部的集中。

2、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下弯,使下巴抵达胸部,保持 10 秒然后放松。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放松颈部的肌肉,因为颈部的紧张往往也会影响我们的整体状态,当颈部肌肉放松后,会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一些。

3、想象放松法

闭上眼睛,想象一些广阔宁静的画面,比如海上日出,那一轮红日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风轻轻吹拂着脸庞;或者是田园风光,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远处有几座小屋,袅袅炊烟升起,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让自己沉浸在这些美好的想象中,仿佛身临其境,焦虑情绪也会随之消散。

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考试焦虑?

1、营造宽松氛围

避免过度强调成绩:不要总是将考试成绩挂在嘴边,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且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 “必须考进班级前三名” 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更关注他们的努力和成长过程,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例如,当孩子考试结束后,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在考试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问考了多少分。

2、给予情感支持: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在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让孩子知道无论考试结果如何,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他们、支持他们。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焦虑而情绪低落时,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知道你最近很努力,一次考试不能代表什么,我们相信你”。

3、协助制定合理计划

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根据课程安排和自身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到每天,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例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周的复习时间表,合理分配各科的复习时间,确保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4、作息计划: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家长可以监督孩子按时作息,比如晚上不要熬夜学习,周末可以安排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5、引导正确认知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考试:让孩子明白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代表永远失败,引导孩子从考试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之前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考试技巧不足,帮助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

6、鼓励孩子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导孩子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 “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一定可以的”“我能行,我很棒” 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暗示练习,让孩子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