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0年,我在北京一家媒体公司实习,负责打杂,你懂的。我负责安排同事去北京青龙峡郊游,私心是去蹦极。
想去蹦极,对于过往的我,是非常规状态。在当时,是受了一位朋友的影响。他从青龙峡蹦极回来告诉我说,那里值得去。因为你会体验死亡的感觉。那是什么感觉?你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才知道。
当时真的是年轻,没有后顾之忧,觉得那会是很棒的体验,于是就借着组织员工郊游的机会去了青龙峡。
那一次蹦极,还有另外一个男同事和我一起。年纪比我大十岁。一个长沙伢子,很聪明,也很敢玩。去过青龙峡的人会知道,那里的蹦极是70米,下面是水。
我还记得,当时的场景。虽然已经七年了。在抵达跳台之前,我都挺兴奋的,可是爬到一半的时候开始有点发抖了。尤其是站在70米的高空,我不敢向下看。不知道一起蹦极的同事什么心情,只记得为了缓解情绪,我对他说,咱们都是长沙老乡,要是我挂了,请你帮我照顾照顾我的爸妈。哈,后来他告诉我,他把这个场景转述给朋友的teenage儿子,人家写成了一篇作文。听的出来是有赞许的意思。What?于我,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真的站在70米的跳台往下看蹭蹭的流水,和在地平面抬头看70米的跳台不一样。那些跳楼的人们会站在边缘等很久救护车到来的纠结心情,我顿时明白了。因为真的会怯场。面对死亡,纵身一跳,真不是你想象的眼睛一闭那样洒脱。
我没有犹豫很久,越犹豫越不敢跳。那种干脆真的很不像如常的我,也许这就是应急反应下的我?等工作人员给我绑好安全措施,我就往下跳了。
最恐怖的是跳下去的前30秒。因为你感觉不到身上安全措施对你的牵制作用,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地心引力。当时我脑子里在大叫:“我不跳啦我不跳啦我不跳啦!!”还不好意思喊出来。这跟我顺产了8个小时生不出来又躺到手术台上挨一刀还是在麻药没起作用的情况下动刀时候的心情类似。痛成这样了,我还觉得不好意思喊出来。
我记得从跳下去到落到最低点,我都不敢睁开眼睛,似乎这样可以减少视觉带来的双重刺激。直到落到最低点再往回弹的时候,我才睁开眼睛观察四周。倒着看世界只觉得脑部充血,因为最低点和水平面没有太多高度差异,所以也挺安全的了。
说实话,下来的时候还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前半段没睁眼有点怂。错过了最精彩的美景。我以为蹦极会是各种刺激各种精彩各种享受。事实上却是恐惧又转为平淡的。这样的落差,让我没有很认真地把这段经历记在心里,也没有时常向人提起。现在想想,恐惧的时候会闭上眼睛就是我最真实的状态啊。这是人本能的自我保护。至少后半段我睁开了眼睛,至少我敢上去,我敢往下跳。
今天回忆这段蹦极的经历,是因为半夜看到于小戈关于女性创业的心路分享:
我站在台下静静地看,2个胖胖的美国女孩,先跑到了最低的跳台口,交头接耳,退回去爬上了最高的跳台,在台口扭捏了半天,又退回到最低的跳台,往下看了又看,最后放弃了。
而与她们同行的男生呢,蹭蹭蹭爬到了最高的跳台边,一头扎了下去,砸在充气床上打了两个滚儿,笑着拍拍屁股说:再来一次。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
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是未知吗?你明知跳下去也不过就是摔一大跤,掸掸裤子就能爬起来。你还在怕什么呢?
Face 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 在《Lean in 向前一步》里写到:
当重要机会摆在你眼前,男人只要有60%的把握,就会说:我能胜任。而女人,即便有了百分百的把握,她们依然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这才是 所谓职场的男女不平等,
这种性别歧视 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歧视,
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歧视”。
——————————————————
这么说来,我的勇敢和决绝,并不是生活所迫,而是骨子里天然而成的一种配置。而我的自我保护也不过是人的本能,只是overthinking和overjudgement让我自己越来越活不出真实的自我。
我必须承认,在强大的生活和压迫人的现实面前,人会退缩会妥协,这是正常的应急反应。但是回过神来之后,你是继续逃避还是睁开眼睛?你是责怪自己曾经退缩还是给自己拍拍肩,抱以一个理解的微笑?你是翻篇就忘还是把这经历当做可以温暖他人提醒自己的亮光?
我不害怕自己的平凡了。拥抱曾经怯懦的自己。抛开对曾经自己的歧视,勇敢往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