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秋菇凉
那年我还在上六年级,不明白什么是地震。
记得地震发生时是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老师给我们上自然与科学课。那个老师总是占用我们的课外时间,总是拖堂,腿有点跛,所以我们都叫她‘邓瘸子’。
从二年级开始就一直是她教我们,一直都很讨厌她,从未改变过。地震发生时她一瘸一拐的站在教室里,召集着同学们撤离,自己却留在教室里,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离开教室。从那一刻起,她似乎没有那么讨厌了。
转眼已过十年,从年少无知的孩童,到此时的二十好几,时间过得很快,但那年的痛似乎还历历在目,特别是对于我们四川人来说。
每年到了这两天,心情似乎都有些许沉重。昨天在咪蒙的粉丝群里,不知为何大家就开始讨论起5.12这个话题。那时正值中午,距离14:28分也越发接近,虽已过了十年,但那场景却仍然历历在目,看着看着不禁已泪眼婆娑。
@realpcyyyy:
那年在上六年级,不明白什么叫地震。地震发生时正在上体育课,山摇地动,无数同学哭着从教室跑出来,我很坦然,但站我旁边的女孩哭的很惨。
@憨人:
那年在上五年级,上课前,正在吃冰棍儿,一个同学喊地震了,还拿着冰棍儿下楼了。我跟着人群下楼后,就一直在操场等,等到妈妈接我回家,然后学校就放假了。那是人生第一次经历地震,住帐篷的一个月,天天和同学到处跑,好像那个时候并不明白代表了什么,就高兴的觉得那个假期没有作业没有期末考,懂事以后每次想起来心里都很难过。
@大四狗:
那年我也在上六年级,地震发生后我们不敢住房间里,外面搭了帐篷,有人说半夜还有一场大的余震,我妈不敢睡,让我睡,守了一整夜。
@R宁:
那年十岁,家离震区比较远,周围几乎没有遇难的,开始两天我们还住家里,第三天有余震,还比较大,我没醒来,我爸抱着我就往外跑。后来听家里人说起,我才知道平时不会表达感情的爸爸当时什么都不要,抱着我就往外跑那焦急的模样,就是他爱我最好的诠释。
@羊羊亚娜:
那年初三,地震后每天都在折磨中度过。从那以后关于地震的一切就变成了一辈子的痛,真的是不敢多看关于地震的一切。
地震发生那时,周遭没有亲朋好友遇难,又年少无知,不太懂那种眼看着亲人埋在废墟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所以我没有哭,还很没心没肺的在操场上跟同学嬉笑打闹。
但五年后的雅安地震,我哭了。虽然灾情没汶川严重,但却在那一刻深深的感受到了无措,焦急。
那时爸爸在距离雅安较近的地方打工,当自己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也顾不上会不会被老师发现我藏手机,直接掏出手机就给爸爸打电话,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有打通,那一刻那种焦急,也只有经历过才能懂。
还好后来跟妈妈打电话,打通了,家里人都没事,爸爸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给家里打了电话,后来他们那边就通信中断了,所以我才一次两次的都打不通。
很庆幸我和我最爱的人都还好好的活着。
每当灾难发生时,都有一群逆行者,不顾安危,一心想着怎样才能早一点,快一点将遇难者救出来。他们身着迷彩、橄榄绿,带着救灾物资,拿着铁锹,即使家有妻儿,也奋勇当先。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迷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的吧。
懵懂中,不知不觉中对迷彩对身穿迷彩的那群人越发崇拜、喜欢。或许这也是冥冥中注定会与我家大叔相遇吧。
昨天问他,汶川十年了,十年前你在做啥?现在有啥感触没?要不要写点啥呢?我们公众号已经一个多月没更过了,要不借此机会写点啥。
过了半天,他憋出来一句,说时间过的真快呀,都十年了。
最后在我的不断要求下,他写下了如下一段话。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入伍毛头小子,俗称“新兵蛋子”,清楚记08.05.12中午我们几个蛋子正爬在折叠椅上午休,突然一阵晃动我以为是我上面的同年兵在捣蛋,说“别闹,让我再眯会”。可是抬头发现大家不约而同的这么互相看着,都以为是谁在搞怪。可曾想这是上天在作遂。接下来就是各种战备行动、战备演练,我们单位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了出去的准备,然而到最后也没轮到我上,挺遗憾的!
转眼间就到了2018年,十年就这样弹指一挥间过去了,我也从一名“蛋子”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军官,经历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最近各大媒体相继报道“汶川十周年纪”,我也仔细的学习每一篇好文,从中感悟当年没有体会的悲壮。
汶川10年,时代之轴的转动,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三十而立”带入“四十不惑”。汶川震区重建,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奇迹”:人民军队重塑,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自信”,在中国梦的大棋局上审视、在强军梦的大坐标中衡量,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奇迹”和“中国自信”的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汶川重建和军队重塑搭上同一艘“梦想巨轮”,开启了“梦想加速度”。
我现在正站在这艘巨轮上,亲自见证着“强军加速度”的光辉时刻!
看了大叔写的,我不禁感叹了一番,艾玛,天天跟我说他不会写东西?这是在打我的脸么,真心觉得自己写的是真矫情。好了不说了,我要去挖掘他的潜能了,以后更公众号的重担应该交给他了!
扯远了,扯远了,回来。
最后只想说,时光荏苒,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愿逝者已矣,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