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三大影响因素,接下来要说的是,如何确保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
其实,阅读是一种极富个性化的活动,方式也有很多种,但如果以提升孩子写作能力为目标的话,我们需要花些时间和他们一起做六件事。
一、复述
复述,就是将别人或自己说过的话再重说一遍,在阅读中,就是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复述,重在准确完整、重点突出。既要忠实原文,不能断章取义,又要能抓住文本的中心词;既要原汁原味,又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
让我们来看个案例。人教版第二册(下)《玲玲的画》,可以做如下复述训练:
端详满意的画----不小心弄脏画----哭了----重新画来不及----动脑筋、想办法----改画小狗----得奖。
其实不同的文体,复述的方法可以不同,比如小说、故事类的,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记叙文可以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进行复述;写景的文章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等顺序进行复述;散文可以抓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抓住不同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复述。总之,复述的前提,是帮助孩子滤清文章结构和发展顺序,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完整准确。
二、追问
顾名思义,就是刨根问底,多次的询问。在引导孩子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提问,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注意细节的描写,另一方面也可以深挖作者的写作意图,引起孩子的思考。
举几个提问的例子:
故事是在哪儿发生的?把故事的背景设在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或者设在哪里都一样?如果换个地方会怎么样?有没有一些段落或句子特别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呢?你想更多的了解这个地方吗?
你觉得哪个角色最有意思?他/她是文章的主角么,还是另有其人?你不喜欢哪个角色?文章中的角色能让你联想起生活中认识的人吗?或者其他故事里的人。
三、质疑
质疑就是对文本当中的某些部分提出怀疑。可以是对内容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可以是让你感到奇怪之处,也可以是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情节或结局,还可以是任何明显的不连贯之处。总之,所有让人感到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质疑并和孩子讨论。
例如,《小王子》中“我”画了很多只羊,但是小王子一直不满意,不是嫌样子太老,就是觉得病病殃殃的,总之和他心里的羊长得不一样,没办法,最后只好画个箱子,他却觉得非常满意,容光焕发。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环节,我认为答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启发孩子对文本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跟他想表达的观点有什么联系?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孩子会和我们聊出好多的想法,他们诸多的独特的观点甚至能让我们再写出一本《小王子续集》。
四、转述
转述,类似于“传信儿”,有“复述”的部分,但更多的是“转换”成自己的话说给别人听,让别人明白。所以,转述首先要强调的是“准确”和“完整”,然后注意人称的变换。
五、评论
就是让孩子围绕文本谈谈自己的想法、观点、感受或喜好。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这本书里有没有什么是你喜欢的?你觉得特别好的地方在哪里?
有什么地方是你觉得特别无聊、不想读的吗?为什么呢?
你觉得作者的观点和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的感觉怎么样?
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么写,让这本书更好一些呢?
六、鉴赏
鉴赏是对一篇文章的鉴定和欣赏,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获得,开始的时候可以从段落或部分出发进行训练。比如《爱的教育》中,安利柯描写新老师的一段:
早上,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老师已经坐在位子上了。我们看到,他去年教过的一些学生在经过我们教室门口的时候,都会探进头来和他打招呼:“早上好,老师!”“早上好,帕克伯尼先生!”有些学生甚至走进教室,和他握握手,再匆忙地走开。看得出来,每一位学生都很喜欢他。
我们的老师呢,他也微笑着和每个同学打招呼,却不看他们的脸,而是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和这些以前的学生问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文中描写了老师不仅非常敬业,还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作者并没有用苍白的词汇一一罗列,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腻的神态描写体现出来的,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综上,提升孩子写作能力,先让阅读更有效。将六个步骤贯穿于亲子阅读中,为今后的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