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心理医生。
后来和老公走在打金街看花卉,突然很想养鱼。
就买了几条小金鱼儿,喜欢看活泼可爱的它们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真有趣。
本来是两对,一黑一黄二红。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黑的叫鲛人,黄的是琉璃,红的叫做,霓裳(尾部带有些许黑色)和麝月。名字是随意随喜。
没想到在我返校途中,麝月就死了!
也不知是因为缺氧导致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等我在大巴上迷迷糊糊地醒来,就发现它直挺挺地翻着白肚皮,仰面朝天,死不瞑目一样。
太可惜了!遗憾。
唉,逝者已去,悉心照料其他三条吧。
新的寄托。
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可别养不活啊。
夜半梦醒,赶紧看了一眼鱼缸,生怕它们全都挂了。
囧。
还好,都好好的。
因为周末跑了市里几个大医院,被告知一医院和二医院的心理科都是只有周一周二才有人。
只好请了半天假去看,下午返校。
没办法,有病就医,及早治疗。
最先网上挂号二医院挂不到,昨天上午去了一医院,那医生推荐我们走四医院。
自我感觉确实心理治疗比较专业,针对性强,而且分类细致,还有专门的睡眠障碍门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疗愈,家庭关系心理门诊,等等。
医生多半是在倾听,肯定,理解,支持,然后让配合治疗。
但是他说一两次治疗好不了,建议长期,每周一次。可我工作日哪有时间,总不能老是请假耽搁。
矛盾。
他问我,为什么从来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我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爱好广泛——画画,练字,弹琴,手工小制作等,而且喜欢写作,把郁结宣泄到字里行间。
我记得当时在新浪轻博客写,发布之后会收到来自博友的点赞和评论。
他说,这不失为一种自我疗愈,但是,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我倾诉,他倾听。
从大二(我是11年入学)学舞蹈开始有抑郁倾向,多年来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受尽煎熬。
他分析了几点:
1.长时间以来,反反复复,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业、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觉得总是得不到肯定和理解。
每当付出很多努力或者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就诱发了悲伤消极的情绪,觉得总是被否定,自己总是错的,因而消沉低落,悲观失望,以泪洗面。
2.容易被激怒,与人冲突,大发脾气,是一种抗争,也是和哭泣一样,是在向人们传递“寻求帮助”的信息的、反应过激的方式。
3.原生家庭问题很多。妈妈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很大。令我总是处于一种被否定,被问责,被控制,得不到理解的状态。而我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她的影子。
我觉得他分析得很对,尤其是教育方式这一点。
每当我向我妈诉说,渴望得到她安慰和鼓励时,却被她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和二堂姐雨天走路,我摔了一跤,全身是泥。
我妈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开始数落我——你怎么走路的?眼睛长在后脑勺了吗?别人怎么没摔倒,就你不长眼,衣服全弄脏了,就你事多!
我给她看膝盖的伤口,本来是想寻求她的安慰和帮助,她却说:“活该!你怎么没摔死呢?烦人!”
……
他说,其实,我国原生家庭问题日益显现,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深受其害。家长教育,迫在眉睫。
他语气温和,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在倾听中分析,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就像一位引领者,让我感到尊重和理解。
果然,抑郁症,还是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的出诊时间是每周一上午或者周五下午两点,我只能向学校申请,试试看能不能周五下午早点去。
很喜欢那里的环境,尤其是枝繁叶茂的绿萝,一派生机勃勃呢。
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