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大学、专业,伴随着这个夏天悄然落定的一切,第一批 00 后也即将在青春复杂的余味里翻开新的一页。
如果说人生中总有一段时光想让人反复咀嚼和回味,那可能就是大学时光。
那时候人生好像有无数种选择,爱情好像有无限的可能,总来得及去尝试任何你想尝试的一切。
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因为得上大学,他们才有机会离开家,去另一个城市生活,开始独立。
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大学生涯不是用来学知识的,那点东西真拼命学的话,用不上四年,而是用来脱离校园,慢慢接触社会的。大学是纯校园(义务教育阶段)和社会(职场生活)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而且疑似有无限的自由,你可以尝试任何你还来得及尝试的一切。
你可以提前备研,可以找女朋友,可以打游戏,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且依然不必接触社会最残酷的那一面。大学里再怎么困苦焦虑,你依然是一个学生——学生身份是一个安全气囊,总还能让你过去。等你以后在社会里再度失去自由时,就会明白这段时间的可贵了。
而如果说人生中也总有一段时光让人感到遗憾和懊悔,那可能还是大学时光。
在人生新篇章的开头,有很多人如入迷雾,不知如何下笔;也有很多人迷茫而不自知,直到书写了大半才发现潦草了时光。
一些热血而上进的大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最希望自己活成海绵,或者吸尘器,走哪吸到哪,看似每天都非常充实。这半个小时学英语,这一小时做社团活动……但这是在变得「更厉害」的路上狂奔,还是在原地打转浅尝辄止呢?
我问过一个同学,你大学四年的目标是什么呢?
他果断地说,「要成为真正厉害的人。」
那什么是真正厉害的人啊?要怎么做?
「就是……综合素质很棒,有能力有格局有情怀……怎么做的话,不断提升自我呗。」
要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要变得很厉害,要更有魅力。
这些根本就不是目标,是口号和美梦。
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是清晰明确的,有时间约束,可操作执行,并且可以检验的。
一个内向的大学生,带着「想要变得更厉害」的心态,发现目前他最大的短板是口才,于是设立目标,「要在三个月之内做到流利地公众演讲」。
把目标分解,做到流利演讲需要哪些要素。发声、形态、讲话素材、幽默感、逻辑思维……然后指定目标路径,先看书学习理论性框架和技巧,然后找老师进行一对一练习指正,自己反复找话题去训练,最后在公众场合模拟练习。
在日常零散的时间中,他还需要不断积累讲话素材。然后在过程中不断自我反馈,不断修正。发现有一个弱点是语速太快,就反复练语速,反复听自己的录音。任何一个小缺点都可以通过大量重复性训练得到修正。这样才是有目标、有路径、有结果的提升自我。
当然,用开阔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当然好。这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把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无限激活。但是,别再用「成为很厉害的人」这种大而无当的目标让自己陷入焦虑,变成「假勤奋」。
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进入大学的那一刻,我们的船只恰好来到了江海交汇口——那天以前,加大船的马力最让我们受益;而那天以后,我们更需要一枚靠谱的指南针。
上了大学后,如何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业?
总觉得和大学室友不亲近,怎么办?
如何在一个月内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
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虽然大学和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听一听「过来人」关于大学生活的经验与思考,总好过多年后的含泪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