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树,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书的内部汁液是流通的。一支动,百枝摇。
写作中,写好每一个句子是重要的。福楼拜和契柯夫都说过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要使句与句,段与段产生“顾盼”。
开头我引用了汪曾祺在《汪曾祺的写作课》中,介绍语言的重要性。
01“我为什么不敢写作”
来到写作训练营的第一天所输出的文字,共902字。
讲述我在写作过程中,为什么迟迟不敢动笔,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写下去,写作“急于求成”的心理,以及写作初心。
起初对于文章输出的格式、排版、文字的逻辑性等方面,不大清楚,只知道我要写出自己的心情,在以上几个方面没有仔细考虑它们之间的衔接性。
文章发布到群里,社群小伙伴从不吝啬自己的点评,认真阅读我那几乎青涩到自己不想看第二眼的文章,一边用心鼓励一边为了使我成长,提出很不错的建议:文章可以增加几个小标题,这样层级会更清晰一些。
认真记下建议,接着阅读弘丹老师的优秀文章,分析为何老师的语言简练明确,行云流水,却又格外吸引,反观自己的文字,流于表面,语言赘述过多。
02“我的情绪”
通过第一篇文章出现的问题,写这篇时,格外注意。
文章层级:开头提前渲染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人一看到就立刻明白,我要写的是情绪。接着注意区分文章大小标题,下面我要分析情绪怎样产生,什么原因会让情绪发酵而无法自控,以及想要寻求解脱的心情,最后提出解决的小方法。这样层级明确不少。
初稿输出完毕,折返去修改。细化文字语言,读上几遍,看语言是否啰嗦。文字排版是否合适,有没有突出重点。思考流于表面的文字,怎样能够变得富于意义。
03“三毛,一个随心而行的自由灵魂”
意识到上述问题后,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格外注意。
尽量让语言逻辑性更强,衔接更恰当,句与句之间可以“顾盼”。同时在这篇文章描述之前,特别考虑了文章的标题如何可以吸引到读者,让读者感兴趣,愿意点开这篇文章。
在自己看来,这篇写的不尽如人意,对于三毛分析的不够透彻,需要作出检讨,日后在空闲的时间深入研究三毛的文章,再来修改。
04“《人生》: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世界中,热爱生活”
今天的思考题是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到这样的思考题我很感兴趣,脑海中记忆最深的是这本外观不是很起眼,但却价值无限的中篇小说。
在豆瓣有8.9的高分数,我想就是它了。决定尝试详细介绍文章脉络。
写作过程中,会受到限制,想要让脉络更清晰,读者看完可以相当于知道了本书的故事情节梗概,却由于语言积累太少,总是反复琢磨,到底用怎样的文字才可以使它更生动,形象。结果这篇1045字的文章,足足写了两小时之久。
勤输入的同时,也要常输出。我对自己这样说。
05总结
我们接触到一个生活片段,有所触动,这只是写作的最初的契因,对于这个生活片段的全部内涵,它的深层的意义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还不能理解他,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地感觉它。一个作家和普通人的不同无非是看得更深一点,想得更多一点。
写作不是一朝一夕,这背后要有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做基底,读还要读透,读深。所以不急,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