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生如舟,负载过多难免颠簸;松弛有度,方能悠然前行”。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如局,具有松弛感的人,做每件事时,他都尽心尽力,往好的方向推进。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没那么在意,他非常喜欢做一个旁观者,一个事外人。
他们轻盈得像是踩在云朵上,眼睛里闪烁着看透一切的光芒,仿佛在说:“嘿,这世界,我来了,但我可没打算跟你玩命。”
那么我们如何该保持松弛感,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从容自若呢?
01
身陷囹圄,不要着急自证
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上,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领导或者同事质疑我们工作能力时,我们往往会着急解释、说服,努力去改变他们对你的看法。
一旦掉入了“自证陷阱”,我们就会不断自我内耗,让自己身心俱疲。
因为对方的框架内,你怎么自证清白,都只会失败,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
就如《甄嬛传》里,安陵容刚进宫,一边绣花一边哼曲子,被夏冬春说是装狐媚子勾引皇帝。
安陵容第一反应是自证,说:“我不是,我没有,姐姐不想听我不唱就是了。”
结果是夏冬春完全不会听她的辩解,甚至让夏冬春更加嚣张跋扈,越发咄咄逼人。
我们该如何巧妙地跳出自证陷阱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在上头要自证的那一刻想起:最有效的防守就是攻击。
当你被贴上“能力不行”的标签时,不作无谓的争论,而是把问题抛向对方:“理解你的担忧,那你觉得该如何呢?可不可以具体说说?”
此时,需要往下思考、证明自己的是对方,而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可以了。
同样《甄嬛传》里,甄嬛面对冲突与挑衅时,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跳出“自证”陷阱,以攻为守,反败为胜。
比如在与富察贵人的对峙中,当富察贵人诬陷安陵容抢了她的物资时,甄嬛直接指出富察贵人的不合理行为,从而占据了道德和逻辑的高地。
02
享受过程,不要执着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结果,竭尽全力,力求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中都能够取得“满分”。
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却无法如愿以偿时,信念就会崩塌,自我怀疑也会随之而来。
当我们忘记目标,关注和享受过程的时候,我们会进入一个全情投入的状态,它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容易释放自己的潜能。
林清玄在《一心一境》中说过:“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在于承担每个过程。”
人生如局,如果你深陷其中,只会迷茫不知所以然,难得自在和洒脱。
苏东坡的一生都因贬官外放,不是在任上,就是在路上。一句话总结:“三次在朝,十二次外任,八方太守,三次贬居。”
但正如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东坡把这从北到南的贬谪当成某种意义上的公费旅游,所到每一个地方,都拿出了施然从容、自得其乐的旅行之态。
现今这个充满竞争和矛盾的微缩社会,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奔跑。
在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卷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仿佛置身事外,转而用旁观者,用局外人的角度去思考,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你给自己开了一个上帝视角。
不与周遭的纷扰势力搏斗,专注于自我提升,优雅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坦然接受任何结果走向,拒绝自我归因和内耗。
斗转星移之间,我们不懂得转化思维,跳出“满分”思维圈,只会困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