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114/200【“舍”无用之物,享受内心的自由】

        “舍”无用之物,享受内心的自由。

      记得以前回老家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奶奶家一大间屋子全都堆满了东西,无从下脚,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我问奶奶:这个旧的衣服可以丢吗?奶奶摇头说这是你爷爷留给我的不能丢;这个坏了的凳子可以丢吗?奶奶摇头说修修能用;这个用完的空塑料瓶呢?奶奶也摇头说这个可以装绿豆。奶奶98岁了一辈子都在收藏东西,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断舍离。只是感觉奶奶家里被东西塞满了需要丢一些。

        冥冥之中,机缘巧合,前段时间有幸得到一本书叫《断舍离》,它是日本的山下英子所著,她生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她是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从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此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这本书是讲从我们生活中的物品的断舍离,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心中的混沌,从外在到内在,净化我们的内心。

      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颠覆了我的思维:“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反过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把自己当主角???是啊,这种想法就忽视了自己的感觉,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多清理自己的内心。简化物资,丰富内心。

      其实回想我自己也特别爱买买买,买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及时处理废旧物品,只进不出,以致于家里东西非常多,堵满了储藏室。每次买东西有一些漂亮纸袋子或者名牌手提袋我就喜欢留下来攒着,攒了一大格子。总是觉得下次出门装个东西可以用。但用的少,越攒越多,几乎占满了那一柜子。自从读了断舍离,我就从这个放纸袋子的格子入手,当时的丢的时候真的特别难,一个都不想丢。但总要踏出这一步做出实践。后来我问我自己,这些袋子是我现在要用的吗?我要把自己当主角,我不喜欢现在攒一堆无用东西的我。当我以自己为主角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豁然开朗了,我狠下心都丢了,那一瞬间心情突然明亮起来。你能体会到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空空荡荡的格子,不再那么拥挤了,眼睛很舒服。将这些无用之物丢弃,内心也感受到喜悦。

        书中,山下英子提到了一个案例。美登利女士和丈夫都爱好购物,每每看到心仪的商品,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久而久之,他们的家里堆满了同款不同色系的服装、很少使用的大牌包、各种时兴的家电……原本宽敞的房子也变得满满当当,任何人一进门,都会被喘不过气的压迫感所包围。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美登利和丈夫,更是变得脾气暴躁,情绪低落,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后来,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拥挤空间,他们决定去郊区买一套更大的房子。为了便于搬家,他们在打包行李时,给物品进行了分类。结果,他们意外发现,那些派不上用场的杂物,足足能装满一辆卡车。夫妻俩这才意识到:再大的房子,也盛不下毫无节制的物欲。于是,他们果断扔掉所有杂物,只留下一些必备的家具和衣物,并退掉郊区的大房子,改为搬到市区的小公寓。新房子面积狭小,无法放下太多物品,促使他们不断降低购物频率。

    没了大电视、各种游戏机,他们开始面对面地与对方深入交流,夫妻关系越来越和睦。没了种类繁杂的厨房家电,他们试着研究更新鲜、健康的料理,原本大腹便便的丈夫,半年就瘦了36斤。没了被物品侵占空间的压抑,他们的心境也变得愈发平和,晚上常常一起外出散步或在家看书。当他们精简物质,降低物欲后,反而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想起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里所说: “生命若减到极简,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一朵云里就是无限的天空。”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所得多寡,而在于内心的充实。舍”无用之物,享受内心的自由。

  唯有丢掉过多的物质,过滤繁杂的欲念,才能回归生命的澄澈。扎实地过好简单的日子,你心中那拥挤不堪的杂物间,终会变成怡然自得的精神后花园。舍”无用之物,享受内心的自由。

【给大家即兴演讲题目】

1、你认同舍”无用之物,能够享受内心的自由吗?

2、现在你会什么都不想就不停的买买买吗?

3、面对这么多物品,你会拿物品当主角还是拿自己当主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