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膨胀,因为近日来看了一些书籍,学习了一些新东西,去了一些新地方,参加了一些新活动,知识上丰富了一些,带来了一些新思想,在朋友相聚时,总是喜欢人前大谈自己的感受观点,刚有点心得,有点体会,就一副成仙得道的架势,巴不得全天下人都能知道。
孟子云: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反思一下自己,猛然醒悟,在这种行为过程中,我似乎展示了我的才华,增加了自己的优越感,但事后琢磨,却觉得大跌了自己的本分。
孟子告戒我们,人应当谦虚,不要自以为多知多识。好为人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强加了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试图影响他人,期望他人追随你的思想,围绕你为中心,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能,总觉得自己选择的最正确,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从而否定他人的选择。而其真正的目的,往往是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向他人索取情感价值。
日常好为人师现象随处可见。比如,经常有人觉得自己衣品很高,很喜欢帮朋友选衣服,其实不尽然,你眼里的美和他人眼里的未必相同。再比如养孩子这件事,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超级有一套,孩子养的都是人间极品,其实那真是只是那孩子是你自己的,其他你都想多了。再比如赚钱这件事,有些人就喜欢替别人规划职业生涯,生财之道,夸夸其谈,唾沫星子横飞,自己却还挣扎在赚钱的道路上迷茫不知方向……“这事听我的没错”“我这么说,你听得懂吗?”“我是过来人”“你怎么那么不听劝呢?”
巴甫洛夫所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而好为人师者,多半是井底之蛙,看到一点点的天空便以为是全部,忍不住呱呱大叫,要全世界做他的观众。在这个人人都能被称为老师的时代,真把自己很当回事了。
好为人师这件事总感觉是人性使然,大一点的小朋友也总是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告诫更小的小朋友,这似乎是人的一种本性,然而小时候这种行为往往我们不觉得有特别大的问题,而且还会认为做别人的小老师往往还是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成长的,然而我们走着走着,就像走在一个杠杆上,一不小心就走过了平衡点,走到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时候我们还像孩子一样喜欢诲人不倦,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引人反感,遭人厌倦。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说:“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我想每个人都愿意与人平等相待,相互谦卑礼让,成为相互的朋友。而并不希望身边时时刻刻站着一位导师形象的人物,想来是非常不自在的。
虽然我在这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的,但是知易行难,现实中太多人都知道孔子云孟子说的各种道理,可心里想着一个样,做起来就走了样,包括我自己。所以,仍借用古人之言,一日三省吾身,使自己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努力把好自己的方向盘,不断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