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有一个内容是关于《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片段,尽管这处描写中有好几个生字,同学们读起来颇费力气,可是大家还是很感兴趣,几个男孩子声如洪钟,很好地展现出张飞的勇武过人。读完后,我问大家喜欢张飞吗,有的说喜欢,还有的大声说自己喜欢关羽、赵云等等。这时,我突发奇想:孩子们对于名著中的人物一定有自己的理解,何不来一个“四大名著阅读月”呢?
首先,我了解到班上四十四个孩子大多都已经读过一遍四大名著了,对其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在阅读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呢?我布置了一项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介绍。大家顿时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我可不愿意这么匆忙地就让孩子们交流,就像一盘菜太早上桌会凉了一样,只有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之后,才能达到我心中理想的读书交流状态——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为了启发孩子们思考,我开始滔滔不绝:“猜一猜四大名著中老师最喜欢哪本?”学生都很了解我,异口同声:“《红楼梦》!”“知道老师最喜欢谁吗?”“贾宝玉!”有几个好事者开始跃跃欲试。“才不是呢。”我几乎要翻白眼了。这时有几个女生尝试着说:“林黛玉?”“对!”我立刻承认,又问,“为什么呢?”顿时,教室里陷入纯净的沉默来。我停顿了几秒,开始讲述:“因为林黛玉的真,她很真实,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孩子们被我吸引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期待老师继续讲下去。“小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喜欢薛宝钗,因为她是典型的白富美,漂亮、有才华,家里还有钱,关键的是好像贾府的人都很喜欢她。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了她的假……”或许这是所有的学生第一次听到关于《红楼梦》的深刻解读吧,教室里连一阵风吹过都能感受到空气的流动。看着孩子们闪闪发光的眼睛,我心中默念:“看来效果不错,目的达到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小伟关于“《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的发现,赶紧和大家分享。“所以,这一次我们阅读的目的是读出自己的收获,尽量表达出自己最独特的见解。”“好!”教室里传 出孩子们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我心满意足。
下课了,小涵又在走廊“截住”了我:“老师,我有一个发现,想和你交流一下。”我好奇地看着面前这个圆脸的女孩,心里琢磨着她会说些什么。“老师,你有没有发现《西游记》中没有写到猫妖?因为当时的皇帝很喜欢猫。但是作者写了很多次虎妖,其实这是来讽刺当朝的腐朽统治的。”孩子一番话把我震住了,我还真的从来不知道这个“冷知识”呢。我冲她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这一点发现特别有意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她也开心地点点头,转身跑掉了。
突然间,我非常憧憬起“四大名著阅读月”来了,这样的期待让我觉得阳光都变得温暖了许多。确实,以阅读为伴,就可以“日日是好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