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让我们继续共读这本打造终身学习能力的经典作品:《终身学习》。
01
前面我们讲了六个打造终身学习能力的法则:将来为上,过往次之;学习为上,经历次之;付出为上,回报次之;表现为上,赞誉次之;感恩为上,成功次之;乐趣为上,劳累次之。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聊聊第七个法则:
合作为上,地位次之
这个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付出为上和感恩为上的法则有些类似,是让我们的关注点在与他人的合作和贡献上,而不要太在乎个人的得失。在当今社会分工网络高度复杂的今天,想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定需要别人的协助,在过去一个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合作能力在未来是他核心竞争力之一。
有些人生来就身自带光环,比如皇室成员、富家子女、阶级社会中的高层子弟等等。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地位来自于你的贡献和成就,你也因地位而得到认可和仰慕。虽说仰慕不是坏事,但若把获得、维持身份地位当成主要目标,那就自绝于一个能带来广泛成就和大幅成长的重要因素:与他人合作。
02
那如何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呢?作者说,合作意味着关注彼此的共同目标,而不是只关注别人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目标,而是共同目标。而要如何发现或者找出共同目标呢?
首先,需要坦诚
坦诚面对自己的动机。作者谁,可以看看你手头正在做的事,你为什么要做它?是与你自己、与你的晋升有关,还是要为别人创造成果?以上二者,你为了哪个而奋斗?你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有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会令我们自己大吃一惊。倘若自负和对地位的需求妨碍了你为他人创造最好的成果,那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样做会令你停滞不前,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致力于创造成果的人超越你。倘若你真心致力于创造成果,同时又不愿放弃手里的身份地位,那么就看看它浪费了你多少的时间、人力、物力。你守护身份地位的“成本”是多少?倘若你以合作的态度使用这些资源,你能否得到不言而喻的成果?
其次,需要感谢并欢迎别人的才能和贡献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主动感恩,这个我们前面讲到,为什么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成功;二是在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之后表示感谢,也就是不要将功劳占为己有。这两点中,其实都是强调对于他人贡献的关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获得社会认可”是著名的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理论中最高级的需求,所以给予他人认可和感谢,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好,要“掌管”不要“控制”
强大有效的领导术,是“掌管”而非“控制”。二者有何区别?前者意为与团队成员清晰地交流设想和目标,并支持团队取得预期成果;后者则是认为自己得推动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并通过命令把事情做成。如果你认为事无巨细,都要由你来控制,那么你会扼杀团队的创造力、信心和合作。倘若你放手让团队里的诸位人才同心协力去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创造力、信心和合作会自然而然萌发出来。
03
聊了合作为上的法则,让我们继续聊聊第八个法则:
信心为上,安乐次之
很多成功人士开始时都是怀揣梦想,敢于冒险,可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寻求安稳和舒适。这种心态使他们失去了干劲儿,也失去了获取成功所需的信心。安稳和舒适都是达成目标后令人心醉的副产品,但是,倘若二者被当成奋斗的目标,那人一生的成长就会戛然而止。保持信心为上,安乐次之的原则就是要我们保持终身学习和持续成长的态度。就像作者说的:一起的赞美、成就、声誉和名望都是持续成长路上的副产品。
要想实现不断成长的目标,就得在两件事上把握好平衡。一是把自己赶出“舒适区”,将信心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是在这些新层面上舒适地小憩,使它们变成正常状态。离开“舒适区”的最大挑战是恐惧:害怕会失败;害怕别人发现我们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优秀;害怕会失去重要的东西;害怕别人不理解我们所做的事等等,勇气是一种能力,能把这些恐惧转化为专心致志的思考和行动。在不适和气馁的时候勇敢坚持,其回报是能力的提升,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倘若你羡慕某个领域里信心满满的人,或希望有一天也能如此,那就得离开“舒适区”,下决心勇敢面对为具备能力要付出的一切。所以信心为上,安乐次之的精神就是要有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恐惧的勇气。
04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聊聊第九条法则:
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很多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实现财富自由,将获得一定数量的金钱和财富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前面我们讲到,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乐趣,着眼于将来,而不要仅仅将金钱作为奋斗目标,这样让会你远离初心,远离成长。而一个超越金钱的目标,才能让你持续不断地奋斗和成长。
在金钱和目标之间,如果选择了金钱,放弃了目标,那么,它常常会把我们引入成长的陷阱,从此停滞不前。金钱会使我们分心,不去想这个问题,但事实却是:在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时,除了钱、物,我们什么都拿不出来。有了目标,就能把钱好好利用起来,没有目标,再多的钱也是毫无意义。当你选择了成长作为你真正坚持的目标,我们在评估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会仅仅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会选择金钱之上的标准,那就是这件事是否给我能获得长期持续的成长,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利益。
不管是商业上,还是人生中。其实当我们在面临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时,我们很难做出理性而清醒地判断。那如何才能做到呢?聆听心声、相信直觉。目标感与心、和直觉有关,与理性则关系并不大。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可以把目标写在纸上,把目标陈述出来,这是我们在前面几个部分的内容中反复提到的一种方式。
05
最后,让我们聊聊最后一个法则:
问题为上,答案次之
在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凯文·凯利的《必然》一书中说。我们每年大约会在网上提出2万亿个问题,而且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答案,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答案几乎都是免费的,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正如作家威廉·费菲尔德说的那样: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尽管机器能给我们任何答案,但是我们提出新问题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提出一个好问题与吸收一个答案的时间不成正比,如今答案变得廉价,而问题变得更有价值。正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就问自己:如果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开启了相对论、质能方程和原子时代。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真正的好问题,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长。
在我前一本解读的书《思维简史》中,讲到了人类之所以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不仅会问“为什么”,而且还会去探求问题的答案。而如今我们很容易获得一个普通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越来越缺乏提出好问题的能力。答案不会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而问题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和求知。
为了探索和求知,所以我们要拥抱未知,因为正是“未知”的存在,才让人类有了探索的动力。而且为了不断提出好问题,就要放弃对未知的恐惧。事实上,最好的问题,其实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就像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的,只有可以被证伪的知识,才能真正算得上科学知识。人类只有在颠覆过去,更新认知中才能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让我们用卡尔·波普尔的一句名言结束我们对这本书的分享。
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拒绝获取知识。---卡尔波普尔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