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号,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军旅题材电影《芳华》终于上映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青春年华的一群文工团男兵、女兵的故事,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词汇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工团、四人帮、慰问演出、同志……
无论年代还是身份,离我们都是有距离的,我们不曾经历那个年代,也没有军旅生活经历,但它还是深深触动了我们。因为人的情感、人性和人生,是相似的。
在那个以大业、为国、为公、英雄为主基调的年代里,人对于男女情感的需求是被弱化和压抑的。
萧穗子,剧中的“我”,暗恋陈灿很多年,分离之际,她写了一封信给他,她说: “那么多年的心结,一小时就写尽了。” 多少感情的积攒和深埋,从这句话中被读出,倾泻出来……
而故事的主人公刘峰,他是那个时代“雷锋”式的人物,他善良、质朴,是一个仿佛不沾人间烟火气的英雄好人,是一个楷模、榜样,似乎只能用来仰望的角色。他把保送、上调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大无私的行为,和他的很多其他英雄行为一样。然而这一次,真实的原因却是因为美好的爱情,他喜欢独唱演员林丁丁,一心想留下来和她一起。
人性中,品德与欲望,善良与自私,本来就是共存的。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刘峰因为表白时拥抱了丁丁,而她为了寻求自保,把他诬陷。光环扫地,命运斗转,他被下放,调配去了滇越边疆。
在前线,他还是他,仍是英勇冲锋、舍身忘死的战士领袖,连队行动遭遇袭击,生死茫茫之时,他的心理独白是: 他希望自己牺牲,这样,人们会知道他是个英雄,也许人们会再次传颂他,写成歌,而这些歌有一天能被一个叫林丁丁的歌手唱到。
人性的两面就这样被极端又真实地刻画出来。
正如作家刘震云所说:“文学最重要的作用和力量,是把那些被忽略的情感,一点一滴地打捞出来。” 在人类众多的情感、情绪、心理中,也许有难言的,也许有不易察觉的,被忽略的,但文学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把它们打捞出来,呈现出来。
人性是复杂的,善与恶、公与私,较量着、掺杂着,无比真实。一如我们的人生,充斥着变数。
战争结束,历史变革的浪潮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
刘峰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期待英雄的结局那般如意。这就是人生。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叫何小萍,她是一个从小被欺负的弱者,在文工团里,也饱受委屈,只有刘峰,从始至终善待她,对她伸着友爱之手。
剧中一句话,让我们动情: 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够识别善良,珍惜善良。
电影最后的镜头,小萍和刘锋坐在长椅上,小萍问他过得好不好,他回答着,她看他的眼神,岁月流逝,眼前人已不再是英雄,但她看他的眼神,那是看自己心里的英雄和至亲的眼神。多少年,不曾变。因为,她对他这份高贵品德的相信是一生的,无论周围人怎样。她对他的守护是一生的。
假若人生无常是必然,我们用什么来捱过此生?
愿以善良指路,以情为慰藉,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