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所著小说《岛上书店》问世。
A 案件的发生
警官兰比亚斯算不上《岛上书店》的男主人公,但随着小说跌宕起伏、悬疑莫测的情节,几桩与书店老板A.J.费克里相关的案件中,他不仅是全程的见证人,而且最终还延续了不凡人生的精神。
兰比亚斯与A.J.的第一次接触是因书店老板妻子妮可出车祸身亡;祸不单行,费克里丧妻之痛尚未抚平,店里唯一最值钱的藏品书《帖木儿》被盗;不久又摊上一件麻烦事,2岁的女孩玛雅被人遗弃在他店里;接踵而来的是弃儿玛雅母亲的尸体被冲上海岸;多年后,A.J.的第二次结婚典礼当晚,他的前妻姐姐伊斯梅和姐夫丹尼尔夫妇又遭遇车祸,丹尼尔遇难身亡,伊斯梅重伤。
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但书中的警官和男主人公A.J.总是会像阅读分析小说一样,去思考周遭发生的一切。行动中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微,笔触间散发着温情与冷漠,让人不知不觉中走入“岛上书店”,阅览着不同的人生缩影。
B 案件的影响
妻子妮可的意外身亡曾让外来女婿A.J.费克里变得性格偏执、古怪,意志消沉,独自经营着岛上唯一的书店,因过于注重书籍的纯文学性,生意日渐惨淡。
漏屋偏遇连夜雨,就在A.J.沉溺酒精自我麻醉时,镇店之宝--- 一本稀世藏书失踪了,失魂落魄的老板费克里面对未来生活的期予更加渺茫,那本捡漏获得的藏书当时拍卖市价几十万美元,本是他为自己退休后规划好的唯一保障。
就在A.J. 生活一团糟的情况下,2岁的玛雅被生母有意遗留在他的书店里,无意之中A.J.善良、智慧的秉性被激发,他勇敢、主动地承担了父亲的责任。
陪伴着玛雅在书香熏陶下日益健康成长,A.J.的品性愈发变得温和、宽容,他本人在文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也得到淋漓发挥,上帝为他打开了一道阳光大门,幸福地遇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志同道合的读书人阿米莉亚。
兰比亚斯最初因办案开始频繁光顾书店,在A.J.的感染下他渐渐从一个平庸的“大老粗”转变成博览群书的睿智警官,还为岛上的警察组织了读书会。当A.J.费克里不幸罹病去世后,他惦念着岛上唯一书店的命运,决定用自己的全部退休金买下无人问津的小店,愿将这块大家的精神圣地继续延留在岛上。
“没有书店的地方不是个地方”,理想就像当年书店的创始人妮可和A.J.费克里,一对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学系高材生。
C 伏笔的深思
抛开全书的人文情怀,当今社会许多现实的问题也都在小说伏笔中一一展露,即使在与美国社会差异颇多的中国,我们也能读懂其中滋味。
A.J.费克里的头脑瞬时断片情节总是不经意地出现在故事里,开车头晕不能考取驾照,每当面对激动的突发事件会有一分多钟“呆头愣脑”,偶尔咬字不清,直至某日突然跌倒在地不省人事,没想到这都是他罹患脑瘤的最初表现。由此可见,作为中年人,身体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毛病都不可掉以轻心。
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玛雅的生母玛丽安.华莱士是一位聪明漂亮的黑人女大学生,母亲早亡父亲吸毒,曾在多子贫困的寄养家庭生活,靠奖学金入读哈佛大学。本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女孩楷模,因被帅气、好色的中年有妇之夫丹尼尔迷惑,生了私生女玛雅,得不到孩子生父的承认又无家人帮助,最终不得已走上绝路。所幸她临终前写下遗书,将女儿托付给了虽然陌生但人品可靠的书店老板A.J., 让孩子能在有爱的呵护下长大。
文学是人类世代希望享有的精神食粮,但如今无法将它只固守在书籍上。像A.J.费克里那样的纯粹坚守者,尽管曾是名牌大学文学系的研究生,却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甚至当他罹患脑瘤时多次想放弃治疗,考虑将钱留给女儿上大学,或是给家人买套住房,因为他们一直住在书店里。
由此折射出美国普通民众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方面面临的困境。A.J.费克里去世后,他的妻子艾米莉亚不得不离开小岛放弃书店经营,因为她要去挣钱,除了自己的养老生计还要为养女玛雅负责,帮助她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书中描写的岛上文艺富人是号称作家的丹尼尔,他是A.J.的前妻姐夫,他们住在岛上的富人区别墅,他仅凭第一本作品获得的名誉,经常离岛不着家地到处活动,混迹于各类读书会、剧组等文艺交际场所,扎堆在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中吹嘘、诱惑。最终他妻子忍无可忍地揭穿了他光鲜虚伪的外表,报复了一场近似同归于尽的惨烈车祸,真应了那句“恶有恶报”。
静心品读一下《岛上书店》吧,你或许能有更多情感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