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在于无为而治

        养生一词,于时下是非常时髦的一个词,上至皓首之人,下至弱冠之类,每每寻医问药之后,皆喜欢于中医师之处讨教养生之道。于是各种养生书籍、养生文章俯拾皆是,泛滥成灾,然而观其内容不过春日吃什么,夏日吃什么,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让人觉得养生是吃出来的,但是各位须知,养生的“养”不是喂养,应该是一种从内而外的修炼。于内则修心,于外则修身。

  关于养生,无论修心还是修身,总归不过一句话:无为而治。

  何为无为而治?曾经我以为无为而治于己乃消极避世之言,于国乃愚民之治。至于近日读陈士铎《外经微言·脏腑阐微篇》中言:“岐伯曰:大小肠膀胱胆胃三焦包络,此七腑也,遗包络不称腑者,尊帝尔。雷公曰:包络可遗乎?岐伯曰:不可遗也。包络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脏六腑之气,咸仰于心君,心火无为,比藉包络有为,往来宣布,胃气能入,脾气能出,各脏腑之气始能变化矣。”陈氏此论,明言“心火无为,比藉包络有为”,心火乃君火,君火宜内守而不妄出,君火发布“政令”由包络代为传达,然后各脏腑才能正常的“变化”。又检阅《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由此观之,所谓无为而治,实君主无为而百官无所不为,民乃得安;至于人体,亦是如此,心作为人体之君主宜内守而无为,其余脏腑则在外则无所不为,各司其职,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试观今日流行之养生,多以喂养为主,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这要多吃那要多吃,有听信传言日喝八杯水者,有饮小便以养生者,这些报到屡见报端。心中常思今日吃这养生,明天吃这养生,费尽心力,最终却养生变成“养死”,何也?因为很多人养生已经变成一种欲望了,有了欲望,心神不内守,五脏六腑之气何以得安?正如《太上老君常说清净经》所言:“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诸君试想,心作为君主,而被各种欲望所诱惑,必然外出以满足欲望,心火一旦不奉行无为而治,首先火不生脾土,其次火邪克伐肺金,相傅之官因为君主的压制而不行政令,其“治节”之职不行,则四肢百骸乃病,这还是诸君想要的养生么?

  养生,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把养生当回事儿,太把养生当回事儿的话,用佛家的话说就“着象”来,执着于养生这个象,那么就会要求自己必须做这,必须做那,必须吃这,必须吃那,这样反而会把人搞得身心疲乏。我们诊室曾接诊过一个患者,他妻子看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节目,然后就用养生书籍和养生节目里面的标准来要求他,然后各种养生美食让他吃。结果患者想到养生就头疼,心烦意乱。我想养生到这里,便不是养生了。

  所以,养生不要执着于养生这个词,无为而治方是养生大道。心神内守无为,“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当觉得各方面都神清气爽的时候,养生就大道目的了。因此,养生终究一句话:无为而治,无为而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161评论 0 33
  • 真的只希望明天不要下雨就好
    雨熙_b19a阅读 1,378评论 0 0
  • 初学日语的同学们都知道,五十音图是日语的基本发音,但是除了五十音图之外,在日语里还有另几种特殊发音,对于日语入门学...
    悠悠飘落叶阅读 2,571评论 0 0
  • 今天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早上有一上午的时间来写了一份申请书,下午和晚上又参加了一次迎新晚会。 说惊心动魄,是有...
    田淼田子厚阅读 1,040评论 0 0
  • 高考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失之交臂,去了江苏。大学时就立下志向毕业去上海工作,10年校园招聘只投上海企业简历而且H...
    DennisFly阅读 7,959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