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汉
周六的晚上,霜降前夜,落叶满地,央行上演"双降"大戏,挤过热闹无尽的永昌路,想想快要过去的三秋,心中一片寒凉。心心念念为了一睹秦腔天王李小锋版的《周仁回府》,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梅馨剧场,一看连过道都挤满了观众,果真是一票难求,不禁小人般的暗自欣喜,得亏我前两天就预订好了戏票。
作为秦腔传统名戏,《周仁回府》久演不衰,并且历代名角辈出,周仁对仁、义、礼、智、信深刻的表达和诠释,让该戏有着老百姓特别认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剧中大断唱腔、道白和高难度的动作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特别高,历代演周仁的演员都是戏曲界的顶尖人物,我基本都能如数家珍。看秦腔的人,没有不知道《周仁回府》的。
故事讲述的是, 明朝严嵩陷害朝臣杜鸾。杜鸾之子杜文学避祸远逃,将妻子托与义弟周仁。 严嵩的干儿子严年垂涎于杜文学之妻,杜文学门客封承东告密,将周仁骗至严府强授官职,逼其献杜妻,方可救其兄姓名流放岭南。周仁冠戴回府,与妻计议,其妻慷慨扮作其嫂,献与严年,周仁连夜携嫂出逃。妻至严府,杀严贼不成,自戕身亡。后严嵩被参倒,杜鸾复职,其子杜文学冤雪,升官归乡,闻妻死讯,见周仁怒责,杜妻赶到,痛说原委,真相大白。
在这部故事情节不算复杂的戏当中,最重要,最经典的情节当算周仁用自己的妻子冒充自己的嫂子,献给严年,最后牺牲了妻子,保全了义兄的妻子,成全了自己的承诺。
今晚演出中周仁由李小锋和他的弟子甘肃秦剧院的青年演员宋少峰共同完成,这也体现了小锋老师长期以来坚持培养年轻演员,无私地履行"传帮带"的大家风范。
周仁的代表性唱段耳熟能详,像《悔路》的“我周仁此时候何心再做官”;《刺严》的“这半晌把人的肝胆裂碎”;《夜逃》的“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哭墓》的“叹人间多荆棘世途艰险”和“李兰英秉忠烈人神共鉴”等经典唱段,在西北,从华堂广厦下的戏迷,到乡野塬畔的放羊老人,张口即来,广为流传。这部戏又深深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演员,每每总能调动起演员最大的热忱和潜能,经过一代代演员反复演绎,打动了不同时代的观众,这种良性的互动,是古老秦腔在三秦大地甚至西北民间的最高境界。
正如小锋老师分析剧中人物时所说,周仁希望并激励娘子慷慨应允,替嫂嫂赴汤蹈火时,天大的悲哀便劈头盖顶而来,恩爱夫妻,此一前去,无异于永诀,怎样应对这一惨烈的矛盾。舞台表演的时间、空间极为有限,稍纵即失,更重要的是,这重重矛盾挤压在周仁身上,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如何贯穿戏的始终,如何随阶段彰显。周仁,这个明朝的小人物,一个卑微的小官,在个人荣辱与人间大义面前,他说服自己了,在万分艰难的选择关头,果断壮烈地举起了侠义之刀,斩断人间骨肉之情。周仁的内心时刻是戏剧冲突中矛盾的焦点,也是整台戏的魂,只有靠它才能紧扣故事的进展,才能牵动观众的心。
小锋老师一亮相就惊艳了全场,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声情俱佳的小生,扮相英俊潇洒,唱腔悦耳高亢,功力深厚扎实,技艺全面,唱文有声,演武有功,翻打扑跌,无所不精。他不仅嗓子好,武戏也非常棒,如《屈打》之“扑虎”、“滚堂甩发”,以及《哭墓》之“蹉步”、“抢背”、“僵尸”的特技等,展示得淋漓尽致,强化了技巧的艺术感染力,无不令人拍手叫好。
小锋老师的演唱,堪称经典,既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特点,又有秦腔艺术特有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歌的特征。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气饱声满,高音透亮而不炸,中音宽厚而不浑,低音沉稳而不闷。在唱腔上,他不拘泥在秦腔单纯的高音发声的方法上,也不炫技巧,而是采用了许多新的科学的发声技巧,高音区亮而不噪,行腔游刃有余,用情绪带动声腔,一切遵从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紧紧围绕人物性格及心理轨迹,做到了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以声传情动于中,以情带声形于外,能唱会唱重于巧,声情并茂见于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创造了高亢脆亮,韵味浓厚的"锋派唱腔"。
人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演好一部戏,没有一定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理论思考,是很难刻画出一个人物鲜活性格的。早晨听了小锋老师关于"秦腔美学"的讲座,晚上再看他的表演,深深地体会到小锋老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舞台表演为一体,演员与剧中人物合体的效果,他演活了周仁,让人忘了是在看戏,情不自禁地跟着舞台上那个踉踉跄跄、痛苦欲生的周仁,悲伤不堪、嘘唏不已。
舞台上演了近百年的《周仁回府》,一代代周仁经典而又传神,几乎无人超越。小锋老师靠着自己深厚的艺术造诣,在继承中创新,深思熟虑,从人物的不同角度,不同阶段,各个细节着手,一句唱腔,一句道白,仔细揣摩研究,塑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痛楚感人的、重情重义的新周仁形象。
作为小锋老师的爱徒,年轻的宋少峰在名师面前,顶住压力,很好的完成了前半场戏的人物塑造,与后半场没有违和感。尤其在“悔路”一场戏中,罕见的独角长时间的唱念做俱全的表演,单双“帽翅表演、甩发、搓步等,准确把握住了人物的内心,展现了良好的表演功底。把人物焦虑、彷徨的情绪,复杂的内心冲突、被撕裂的内心世界,通过唱作和形体表情精彩地呈现给了观众,把观众带入了戏剧情景当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兄弟义气的故事,这部戏还有其他的名字叫《忠义烈》或者《忠烈记》。《周仁回府》里,没有李兰英的舍身哪来周仁的仁义。"你三人全把那良心尽丧,与严年贼做鹰犬残害善良,你奶奶我杀你铲除魔障,岂容你蛮奴才陷害忠良"。从古到今的现实生活中,像奉承东落井下石,背信弃义的人,还真是不少,像周仁夫妇那样舍身取义、成全别人的人却真的不多。可恨那些鹰犬式的投机钻营者,可赞那些坚守正义的有血性的中华儿女。
关于信义忠奸的故事,是中国传统儒学所言忠诚信义道德规范的提炼,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于背信弃义的勾当,当面对自己利益被剥夺与违背信义的两难选择,我们中国的君子之道,是要选择宁肯自己失去利益甚至生命,也要成全信义,也要维护高尚情节。其中一诺千金,自我牺牲,是这部戏感动几代中国人的根本原因。在八百里秦川乃至中华大地,这样的故事通过最草根的戏曲形式,在城镇庙会上,在茶楼酒肆里,通过周仁的至仁至义的行为,把中国儒家文化当中,对朋友忠诚,对诺言的谨守,对自我的牺牲这些品性,潜移默化地植根在一代一代观众的血脉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在四书五经上,不仅仅在唐诗宋词上,也在一代一代的话本、一代一代的民间戏曲的演出当中。其中作为维系中国文化正面价值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等品性的传承,中国戏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腔《周仁回府》演出了上百年,影响了几代人,还将继续演下去。过去的这一百多年,周仁的声腔所到之处,慷慨沉痛、愤郁顿挫,塑造着无数秦腔观众的性情,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脉与灵魂中。西北人的性格中,爱憎分明、倔强耿直的成分很明显,可以说很大部分来源于这种秦腔人物的塑造对我们祖祖辈辈的强化和刷新。或者说,它像一根千年的绳索,垂吊于万古长夜、苍茫历史云烟之中,让更多的人心不至于那么轻快地坠落。(2017.10.22日晚初稿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