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AI智能芯片的设计布局”分析、推理、猜想
标题源于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同样是碳基生命:鱼、蛇、狗、猴、人的记忆存储时间不同。
鱼只有七秒记忆……而人的记忆却很难抹去。
相关对比、比喻分析、思考:
1、 是物质结构造成的吗?
2、 是元素成份造成的吗?
3、 是因为反应程度与环境温度造成的吗?
4、 是因为整体面积、物质量造成的吗?
5、 还是因为“灵魂”?
通过现有人类的相关公布、可查阅的资料信息来看:
1、 物质的构成、排列方式对信息的储存、调阅速度都用很大影响!(就好比交通道路的规划、建设一样)
2、 元素的种类、各自占比也会影响信息的储存数量、调阅速度、及储存时限和安全稳定性!(就好比建造道路用的材料一样)
3、 反应方式(运算逻辑方式:二进制等)与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调阅的速度与信息传递的稳定性!(这就好比是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摩托、自行车、等)
4、 整体布局、分布,这因该可以论述到“计算机中的整个主板布局设计了”,就类似人脑的庞大神经网络一样。(在道路上就表现为,高架桥、环形桥、交叉路口等等的分布情况、便捷度)
5、 探索中(可能类似悬浮车之类)
那么人的大脑好似聚合了大部分特点的组合体!
从现有的“芯片布局设计来看”,其实已经采用了交叉重叠布局线路法来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与调阅速度,但是依然存在立体空间利用率低下、降温导热布局不完善、整体布局采用针对“功用性设计布局的原理”,来保障高效率、快捷便利、短距离布局方式!
同时也因为小部件加工、处理技术问题,采用了集中式整体布局,围绕式辅助部件边缘布局方案!……
……
但是这些做法真的就是最佳设计布局吗?从力学理论角度来讲、从生物机体结构来看,这些设计布局决定不是最佳方案……
……
在未来,魔方式立体布局,将成为“AI芯片设计布局的主流”,天然常规结构将成为人类借鉴的主题!
……
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寻源者、康添华、空空
201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