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本章出自:八佾篇
【注释】
①太庙:开国的君主叫太祖,太祖的庙叫太庙。这里指周公的庙,周公是鲁国最先受封的君主。 ②鄹 zōu :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孔子的父亲做过鄹大夫,所以这里称为鄹人。
【翻译】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向人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 孔子听到这种话之后,说:“这正是礼嘛。”
【感悟】
孔子对周礼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后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怀疑孔子是否真的懂得礼仪制度,觉得大家传言的孔子懂礼这件事不可信。
孔子听到后,不以为忤,亦不以为耻。孔子觉得这种“每事问”的谦逊态度正是一种礼啊!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在某一方面有精深钻研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全部通晓了相关知识,也有可能要虚心向他人请教。
而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除了自己孜孜以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把前人写在书本上流传下来的东西与实际见闻一一印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见闻,有疑必问,这才是广博学智的最好方法。
孔子的“每事问”也说明他对祭祀大典的谨慎与虔诚。现在的“每事问”是为了不出一点差错,为将来可以为其他人“每事答”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