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有一个同事,国内知名211硕士毕业,工作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她在公司3年都没有得到升职,同事人缘也不好,经常找不到一起吃午饭的同事,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她会在公司“混”的这么差,后面仔细观察了一下,我发现,原来不是没有同事主动靠近她,也不是领导没有给她表现的机会,而是她的“抱怨”,让职场上的升迁与原本可以合作的同事,都慢慢离开了了她。
职场上有一种人,散发着浓浓的“怨妇”的气质,隔着很远的距离都能看到他拉长的脸和满脸写着的“我不高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只要有人靠近他们,他们就会开始喋喋不休的抱怨和吐槽,仿佛所有的人都亏欠他们,或者工作一出现问题,就会先跳出来说,这个不怪我,是张三李四王五的问题,不停的去责怪其他人,今天就来聊聊职场上的抱怨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职场上存在抱怨的原因,无非就是2种,一是情绪的发泄,可能是付出没有被认可,也可能是她自身生活的不顺心需要发泄情绪的渠道;二是这类同事可能是团队中的“弱者”,所以他希望借着抱怨情绪引起团队的注意,想要努力在团队中刷存在感。
职场人一旦被人贴上“抱怨者”的标签,是非常可怕及危险的一件事,这意味着,你离职场个人发展更远了,同事之间也会在窃窃私语中流传着你就是个负能量爆棚的存在,而人性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真善美方向的,除非你碰到另外一个“负能量的存在”。而在职场沟通中,负负是不会得正的,只会让负能量小团体更加不被职场主流认可。
接着讲讲我那个前同事后来的故事,她被迫离开的公司,居然没有一个同事跟她告别,大家都冷眼看着她的离开,没有人想到她对公司项目的奉献,没有想到她的加班加点赶进度,也不愿意再想她的其它努力,很多人在她离开的那天都在感慨,她终于走了,要不然天天感受她的黑脸和黑暗氛围,快要不能呼吸了。
我们在职场中,怎样才能从“负能量”的坑里爬出来呢?可以通过以下3种途径:1,找个职场目标,客观判断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然后把方向拆解成行动目标,作为自己每年职场的目标;注意,这里的职场目标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实现的目标,不同于公司每年给员工制定的KPI; 2.工作中秉持“只做不说”的原则,先默默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果要抱怨,请只抱怨自己的不好。举个例子,项目由于张三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将资料提供给你,造成项目延期,如果抱怨,请抱怨成:都怪我没能一直持续关注并跟进张三那边的进度,没想到他那边的延期,我下次多盯紧张三的进度;大家发现没有,我刚刚的抱怨明面听起来是在检讨自己,但是实际也是抱怨的一种正向表达;3. 在生活中找到情绪的出口,比如运动,音乐,电影等形式,既能宣泄职场压力,又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再来剧透一下我那位满满抱怨的前同事的后续,她在离职后,曾经突然给我打过一次电话,约我一起去参加活动,当时她的表述是:我觉得一个男生不错,今天有个活动,要不然你跟我一起去吧?我问她,是想让我帮忙参谋一下那个男生吗?她没有说是,但也没有否认。我就跟着她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所谓的行业精英分享会,在会上自我介绍阶段,我说,我是陪着朋友一起来跟各位精英人士请教一下的。活动期间,我秉持自己的认知观察参加的男生,想要找出我前同事感兴趣的那位男生,但都没能锁定确切的目标,考虑到我前同事可能也不好意思,我也没有问她具体的人,最后我就仅仅当作去参加了一个行业会议而已的心态参与进了小组讨论。结果你猜怎么着,活动结束后,我同事跟我一起坐地铁的时候,问我,是不是我一下午都在心里嘲笑她?而且用一种包含怨恨的眼神恶毒的看着我,边看着我边询问我具体的家庭地址,要求来我家跟我同住。我当时一边吃惊于她为什么会有我嘲笑她的想法,另外一边诧异于她认为跟我已经熟悉到可以自主要求来跟我合住的地步了,我到底做了什么给了她这样不可思议的错觉,仅仅是陪她参加了一个讨论会就已经关系亲密到如此地步了?越想越可怕,当我们随着地铁线路分开后,她又给我打了2个电话,仍是追问我家的具体地址及要求来同住的时候,我拉黑了她,同时将这件“奇葩的事”分享给了我其它的前同事,大家分析下来,一致判断为,她已经有些心理疾病了,迫切需要寻找社会认同,并且有受迫害倾向,也是很让人唏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