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分析心理学》第四讲

这一讲荣格讲出版于1912年的《无意识心理学》的介绍,诞生过程及对荣格的影响。《无意识心理学》又称《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基本论点是力比多分化为一个积极流向和消极流向。

两种思维方式:理智的或定向的思维,幻想的或被动的思维。在定向的思维中,各种思想观念被当作工具使用,为思考者的目的服务;在被动思维中,思想观念就像是各行其是的个体,不懂等级之别,其思想观念甚至可能是与自我不相容的。这一切,是荣格在把自己的幻想部分投射在米勒身上完成的,米勒变成了一个阿尼玛式的人物,荣格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劣势功能。

对立面的转换,驱动着诞生的同一种冲动也驱动着毁灭自己。是《心理类型》一书的思想起点。

力比多从性的方面转移到精神方面是如何可能的呢?首先是英雄,代表了人类对本性的反抗。是从母亲或者无意识中赢得自由的斗争,提出了献祭的说法。脱离母亲的掌控的方法是有规律的工作(父性的力量)。

由阿德勒,和朋友之间的情感投射(无法像对病人那般的中立,情感是未分化的功能),发现了内倾和外倾的倾向。荣格觉得必须对无意识中的劣势的一面予以关注,为了处理这一部分,在夜间有条理的逆转在白天使用的机制,将力比多能量转向内部以观察正在发生的梦。

在《心理类型》一书中,试图融合内在和外在的两种不同趋向的经验,这种融合叫做超越功能。意识走一条路,无意识走另一条路,看不到两者在哪里可以汇合到一起。个体趋向于深度分裂的状态,因为理智只能分析和辨别,而创造的要素存在于理智之外的无意识之中。

问题:

1、英雄为什么要在母亲手中赢得自由?这里的母亲是指什么?仅仅是无意识吗?

2、英雄要献祭身上动物的一面,即公牛。这里在隐喻什么?

3、有一个话题深入是指澳大利亚黑人在生病的时候檫试“灵魂之石”。这个故事和本节的关系是什么?

4、交际花型的女人对男人思维的劣势面担当着母亲一样的角色?为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盖严了的蒸笼-----有气难出【牛】 2:年画中的鱼-中看不中吃【鸡】 3:耕地不撒种-白走一趟【龙】 4.怪...
    六合记事本阅读 38,413评论 4 8
  • 【日精进打卡第99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0遍 共129遍 《大学》0遍 共128遍 【经典名句分享】 选...
    斐然之夏阅读 98评论 0 0
  • 从前,有一个女孩住在北京的平房区里,人长的算不上漂亮,皮肤很白,做着一份卖化妆品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七的日子,每天就...
    为自己让爱自由阅读 2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