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下)
众所周知,班主任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发现班主任没有在教室的时候,班级纪律就会有些乱,尤其是是自习课的时候,学生常常高声喧哗、交头接耳、打打闹闹,遇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突然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就会找自己看到出不守纪律的学生很很批评一通,结果教育的效果还是不理想,老师不在还是如此。
有时候老师批评学生,有的学生还会与老师正面冲突,这样,教育学生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反而受到了损害,可谓两败俱伤,16岁优秀生26刀刺死班主任,就是两败俱伤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那么,学生不吃老师这一套,教师又该如何收场?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师生之间矛盾冲突?
五、师生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化解?
在学校的工作中,永远存在着这样的一对矛盾――“教”与“学”的问题,统一两者的关系,使之做到相辅相成,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明确的工作,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但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师生矛盾。
于是,今天的教育——
出现顽劣学生越来越放纵,顶撞老师、打教师、骂老师,扰乱课堂、欺负同学的事件,越来越普遍。
出现学生在老师背后贴“乌龟”等骂人的纸条。
出现6名高三学生撕书被制止,围殴老师,打断3根拖把。
比如,4月5日,云南丽江一高三学生打老师,致其后眼角出血。
再比如,4月6日,东莞一小学四年级男生因美术老师催交作业,把老师打进了医院。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的教育者如何解决?
我们看调皮的“坏学生”周弘为什么成为赏识教育家的?
周弘是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他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赏识,为了得到来自父母那可怜的赏识,周弘曾经装病;离家出走。好在周弘这一生遇到了一个能真正赏识他的董老师,有人说,人这一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能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人更不容易,而周弘就幸运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好老师董老师(奇怪的事周弘后来也看过多湖辉的《幼儿才能开发》这本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周弘的情况,为的是给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提个醒,在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时,我们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老师懂得育人心,周弘改过能自新。
下面是《赏识教育》中周弘老师自己的话:
1.周弘——发再高的烧,我也认
周弘现在是赏识教育的教育家,可是他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一点“赏识”。
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四个,姐姐是独生女,哥哥是长子,弟弟是老幺。按农村的习俗,那就是“头生亲,幺生娇,中间是个稀康包。”人人不待见。周弘觉得姐哥弟的称谓含金量高,唯独他排行老二,为次子,好像是次要的儿子,不被父母所重视。
有时他父母开玩笑说,他是在马路上拾来的,周弘都会信以为真,用他自己的话说:“马路上哪位年轻的妇女多看我一眼,我马上浮想联翩,她会不会就是我的亲妈妈呢?”
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周弘可谓是用尽了办法,可是并没有什么效果。怎么办呢?左思右想之后,周弘想出了一个“绝招”。
什么“绝招”呢?
“数九寒冬的一个夜晚,我独自来到院子里,悄悄解开棉衣,让寒风吹了半小时,第二天只要一发烧,温度计超过38度C,关注就会来到身边。父母工作再忙,生活条件再苦,也会煮上碗鸡蛋面,拿出几块苏饼干,母亲坐在我的床边,摸着我的额头,问寒问暖。那个感觉,发再高的烧,我也认了。”
2.周弘——为赌气离家出走
小时候,周弘母亲对孩子很严厉。在姊妹中,他的脾气最犟,他的母亲难免要数落他几句。由于性格倔,就常常与母亲顶嘴,斗争激烈时,他干脆来个离家出走。
当一个人真的孤单地漫无目地走在街头,尤其是夕阳西下时,家庭的温暖时时萦绕在心际,回家的念头一直在脑海里闪现。
主动回家吧——没脸面,威风扫地。
不回家吧——晚上在哪里过夜呢?
这如何是好呢?
“于是我找了一个折中办法,给自己台阶下,就是在家的附近转悠,这样容易被邻居发现,当邻居把我的‘下落’告诉父母时,父母会赶过来把我领回家,这时我还要表现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回家后,仍与母亲冷战,母子常常几天不说话”。
3.周老师巧用夸奖 周弘改邪归正
周弘讲,上中学时,他所在的班是学校有名的“差班”,而他那又是班上的地下领袖——孩子王。他的班主任老师教学不怎么样,批评人的技术可是一流的,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反感,这个老师的脖子上长有一个瘤,孩子们出于报复心理,于是就叫老师为“瘤老师”。这位老师知道了自己的绰号后,一怒之下再也不教他们班的课了。
后来学校就又给他们班安排了一个文弱瘦小的董老师来任他们的课。学生们看到董老师后,更不把他放在心上,又开始了对董老师的捉弄。
这个董老师虽说弱小,但胆子大,心又宽,每次学生们的调皮与捉弄他都能忍受,在同学们的眼里,这个董老师就是好欺负。其实,董老师不是好欺负,也不是在忍受,而是在等待。
有一次全班出去劳动,结束时老师让排好队,周弘当里是班里个头最高的,站在最前面,当老师一、二、三齐步走时,周弘忽然想搞恶作剧,杀杀董老师的威风,于是便对同一排的一个同学说:“我们跑吧”。说罢撒腿就跑,这一跑不好,整个班级都乱了,此时董老师知道这是周弘在搞鬼,就喊周弘,这周弘哪里肯听,边跑边想‘你能追上我算你神’,周弘前边跑,董老师后边追,还真神,这个董老师还真成了随军记者了,追上了,并告诉周弘‘一会到我办公室’。
下面是周弘老师的话:“当董老师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黑皮本,让我一看,我傻了,上边一条条清清楚楚记着,某月某日,我干了什么、什么……整整记了几大页,可以说是整个一本黑档案”。“我忐忑不安地等着批评,可是我听到的是比批评还可怕的话‘我晚上到你家家访’,这下我慌了,要知道,在家里我还是一个保持着听话孩子的形像,董老师这一去还不穿帮吗?”
“晚上挨到很晚,估计老师走了才敢回家,到了家门口还有点不放心,在车棚里找了个遍也没找到董老师的自行车,才稍稍放了点心,敲门时心也如敲鼓。爸爸笑眯眯地探出头来,说‘回家啦’。我松了一口气,大概老师没来。谁知我们屁股还没坐稳,爸爸就跟了一句:‘董老师来过了’,我的头翁的一声,等着大难的到来。爸爸接着说‘董老师夸你呢,说你有组织能力,很聪明,在班里组织大家做了不少的好事’。内疚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感觉被老师彻底征服了。”(四川儿童出版社《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出 版时间:2000-08)
“后来,在我的带领下,班上的经律越来越好,大家的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浓。再后来我还入了团,当上了团支书。”
周弘为什么能成为赏识教育家呢?一是周弘自省自悟,二是遇到了一位给足了他面子的董老师。
其实,董老师应用的也是“暗示教育”,告诉周弘的父母你的孩子“有组织能力,很聪明,在班里组织大家做了不少的好事”,这样周弘的父母感觉到孩子好,老师教育的好,当周弘从父母哪里知道真实的情况以后,那真是无地自容,想不学好就难。
董老师,暗示周弘的目的,周弘心里面非常清楚,人是有自知之明的,老师如此给自己面子,周弘还会继续给老师对着干吗?
周弘不可能在给老师对着干。
我们可以想像,周弘在班里的所做所为,董老师记了满满几大页,可为什么董老师在家访时却又说周弘很能干,带领同学做了很多好事?正是因为董老师的这一“赏识”,这一夸奖,在中国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
我们还可以想一想,如果当初董老师把周弘的劣迹告诉了家长,把那个所谓的“黑皮档案”拿给周弘的父母看,那周弘的所谓“大难”说不定还真的会来,那周弘的命运也许会改写。谁又能保证周弘不会与老师对着干下去?
所以,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当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问题时,老师就可以采取间接的或者从侧面迂回干扰的策略去教育学生。
有时候还要以退为进,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像周弘这样的调皮捣蛋学生,董老师,通过观察,没有应用单纯用说教或者训斥、批评来改变周弘,而要让周弘站在老师的位置上去体验老师的感受。
董老师家访周弘,完全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通过表扬的“暗示”,让周弘体会到老师的教育方法、人格魅力,此刻的周弘非常惭愧,周弘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在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教育原则下,师生形成教育的和谐共振,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不过,这个时候的周弘真正——幡然醒悟。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里特别强,对于这样特除的孩子,我们就要用特除的“暗示”方法来教育他,引导他。
这正是——
老师家访巧夸奖,一心都为孩子想;
老师懂得育人心,周弘改过能自新。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明白了,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去教。哪就是夸,有目的夸,往死里夸,夸得他想学坏都难!夸得他死了学坏这条心!!
周弘的董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作出了榜样。
周弘老师的“谎言”,让“调皮”学生成为了一个好读书、爱学习的教育家,并且成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
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我们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
对于家庭中的父母来说,不要孩子一有错误,就“打骂”。也不要一听老师向您反映,更“打骂”,或许,您今天的“坏学生”,日后也能成为一个教育家!
对于学校里的老师来说,也不要学生一有错误,就通知其父母,像周弘的老师那样来个善意的“谎言”借机危歼,或许,您今天的“坏学生”,来日的教育家!
据报道:因背后被贴写有“我是乌龟,我怕谁”等字样的字条,安徽怀远一名中学教师梁云林与学生动手。当地教育部门在2015年6月4日对该名教师作出开除处分,8日又将处分变更为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一级。(被贴“乌龟”怒打学生被开除教师改为降级2015年06月10日广州日报)
“我是乌龟”纸条,也是在提醒广大的教师——“现在的学生不好教;骂不敢骂!打不敢打!!”
那么,老师,面对背后被学生贴的“乌龟”纸条怎么办?
(二)老师,面对背后被学生贴的“乌龟”纸条怎么办?
在这里,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下面看一个学生骂老师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与挑战?
1.我还没有死,想死阎王爷不要!
“我还没有死,想死阎王爷不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1988年秋天,一位老校长给我讲自己受学生“辱骂”的经历。
那是,1962年冬天的晚上,他去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每一次查寝,学生都在不停说这说那,说的没有一点营养的“黄天霸”(胡说八道),作为班主任,那个时候还不是校长,他多次劝说学生,他曾经惩罚过几个说话的学生,这些学生,非常生气,一天晚上,他去检查,就听到一位学生说了,龟孙李华(花名),一会就过来,明天还惩罚我们,其中,一个孩子说,龟孙李华死了,来不了,又一个学生说,别胡说八道,真要龟孙李华听见了,死的是我们。
老校长说,这些话他听的一清二楚,当时,真想一巴掌打死这些“兔崽子”,可是没有这样冲动,我想到了古人说的“冲动是魔鬼”这句话。
我大吼一声“龟孙李华来了,我还没有死,想死阎王爷不要!”
说罢,我气的扬长而去,晚上再没有理这些熊孩子!
第二天,我没有追究骂我学生这些事情,同时我与骂我的学生好像没有什么事一样,彼此的关系非常的融洽,学生们晚上在也不谈“黄天霸”了,后来,一个骂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的宽容,让我们无地自容,比任何惩罚效果都好,我们几个都在自己打自己耳光。
老校长说,我记得,在我困难的时候,骂我的学生还多次帮助我。
如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地雷”般的存在,随时就有可能爆炸。
而在情绪控制上,就算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遇到事情,也会难免头脑发热控制不住情绪。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自控能力不足,情绪就更容易受到影响,头脑一热,也不觉得一些事做了以后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甚至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捅破天”,也感觉“无所谓”,这就是情绪的失控。
古人云“冲动是魔鬼。”就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也有“冲动是魔鬼,完事就后悔。”充分说明了情绪失控的可怕。
梁老师当时对此事的反应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做法,本身没什么可指责。当然,事实证明这种应对方式并不理想。和学生扭打在一起,问题没得到妥善解决,自身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有人提出,应对此类事件,老师可用幽默调侃的方式化解。
那么,如何用幽默调侃的方式化解?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我是乌龟,我长寿”?
2.“我是乌龟,我长寿”
为何骂人叫乌龟王八蛋乌龟王八是长寿者,为何变成骂人?
“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的俗语。
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
其实,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如果那位被贴“我是乌龟,我怕谁”字条的老师,也能以宽宏大量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气,来面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娱弄”这件事,事情何至于发展到如此糟糕?
相反,可能还会赢得同学们的尊敬,由此上演一段宽宏大量的“教育佳话”。
“小敏同学,我是乌龟,我长寿”!
“小敏同学,是希望老师健康长寿吗?谢谢啦。”
“小敏同学,不简单呀,我是乌龟,我怕谁,你能够与乌龟沟通交流,小敏,真是不简单、佩服”!
这些话就能化解彼此的矛盾与尴尬。
“我是乌龟”纸条,也是在提醒广大老师,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果范老师风趣的说一句,“小敏同学,我是乌龟,你是希望老师健康长寿吧?”
所以,面对顽劣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靠智慧、靠“暗示教育”,来破解日浓的校园戾气。
“小敏同学,我是乌龟,我长寿”,这些话是控制暴躁脾气的方法!
从古至今,有很多种控制暴躁脾气的方法。
如,清朝曾国藩的“打掉牙和血吞”;唐朝狄仁杰的老师娄师德的“唾面自干”;韩信“胯下之辱”;再就是林则徐的“制怒”故事,林则徐自己的脾气很暴躁,不管在哪里做官,他都要在书房墙上挂上:“制怒”的条幅,时刻提醒自己看,没有怒气上升时,变强自按耐下来。
这些“忍”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学生,也要让我们孩子知道。
教育就应该让孩子的心中知道,有“忍让”的精神,有了“忍让”,心中有就有了阳光与爱心,有着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那么面对矛盾和冲突、情绪的失控,我们孩子便能以爱心和理解去释怀、去解决,让冲动的魔鬼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因此,“我是乌龟”纸条,也是在提醒广大的教师——“现在的学生不好教;骂不敢骂!打不敢打!!”
其实,现在一部分学生,是“父母管不住、学校没法管、社会就不管”有时间,我们的老师“不骂、不打”。
老师,面对背后被贴“乌龟”纸条怎么办?
对于老师面对学生的乌龟纸条侮辱一时有些冲动,没有通过温和的手段去处理,或者通过教育部门来处理此事,自己急于要清除掉学生对自己的侮辱,气愤之下打了当事学生小敏一巴掌,让事态有些扩大,有失控制,最后可以说不仅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
但是,对于学生的这样的行为伤害老师更严重,老师也是人,面对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也在所难免,也是事出有因,何况这位老师了平时说话就慢声细语,脾气也很温和,但面对这样的不尊重,侮辱行为,更是无法忍受才做出的错误行为。
不过,在中学阶段,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娱弄”,并不少见。
如何应对这种“娱弄”,对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如何做出合适的应对,看老师的“心理学、宽宏大量与应对能力”。
下面,我们接着看,“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
六、“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
“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
1.何谓“暗示教育”?
暗示,是采用不明确表示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行为使人领会意图的方法,其实,暗示,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正话反说。
对于学生来说,“暗示教育”能激发他们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这比用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教育效果更好。
暗示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环境暗示、行动暗示、表扬暗示、类比暗示、侧面暗示、言语暗示、表情暗示”等,同时,暗示教育还有“积极的暗示与消极的暗示”之分。
不过,暗示教育应用,老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
总之,暗示教育的“暗示法”能够起到尊重学生、自然而然地施以有效影响的作用。
基于此,老师在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就是它以无批评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批评,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不强求学生接受,但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暗示教育的魅力在哪里?
暗示教育的魅力在于,老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当面斥责学生,而是用暗示、诱导学生去思考和领悟,用含蓄的方式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丢面子,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破坏学校教育气氛,这不会使学生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让学生一种说不出的神奇力量在鼓舞他自己,让学生心领神会、茅塞顿开,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这就是我们说的“自我教育”。
暗示教育,也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在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所以,我们的了在教育学生时,最好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教育,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教育。
成功的教育不是严厉的训斥、理性的说教和空洞的讲解,而是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和风细雨的“悄悄”的教育,就是我们说的应用“暗示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
虽然“暗示教育”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会取得不小的育人价值。
如今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并逐渐增强,他们十分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比如,教师、家长、同学等。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外界的反应极其敏感,一个眼神、一句平常的话,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
所以,对于出现“不听话的学生,顶撞老师的学生”等问题时,作为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的,首先应该是准确、及时、不伤害其自尊心的暗示,积极的暗示教育,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下面,我们看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如何应用“暗示教育”,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爱学习的主人?
3.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如何用“暗示教育”,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爱学习的主人
在没有对问题的回答之前,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凭什么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爱学习的主人
2010年6月29日,我乘坐T88贵阳至郑州的火车,我的同座是一位山村的幼儿园教师,谈话间,她给讲起了她婆婆的当幼儿老师的事,让她很受启发,我听后也深受启发,这个故事我曾经告诉过我认识的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经实践效果不一般,我曾经在《新阅读》征文之际,将它写在这里中国教育人博客里面分享给读者老师,想必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是有一定的益处:
她幼师毕业,由于没有适当的工作,便去广州打工,两年后便在婆婆的山村里办了个幼儿园,由于她母亲重病住院,一时间没有找到适当幼儿老师,便让自己目不丁的,60多的婆娑照看幼儿园30多小孩子,事情走到这一步她也很无奈,而婆娑欣然接受。由于放心不下,常给婆婆打电话询问小孩子的情况,而婆婆总说没事的,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她安心照顾好她的妈妈。由于她的妈妈病情比较重,40多天就没有离开医院。
当她回到家,看到的情景,让她不可思议:小孩子们一个比一个都听话,不仅学的很好,而且学习兴趣比以前她教时还浓厚。
她在家的时候,小孩子每当写字时,一会老师,我要厕所,一会老师,我喝水。刚安停一会,不是没有本子,就是铅笔断,她还不停给孩子们削铅笔;好不容易写点字,有的撕,有的还故意藏起来,让你找到,当问原因时,小孩子们说实话:“写的不好,妈妈打屁股、爸爸就打手心,写也打、不写也打。”这很可能是孩子们厌学的早期征兆。
于是,她就奇怪的问婆婆这其中的原因,她婆婆笑而无语,说不岀来,她不相信,还认为婆婆保守。
实在经不住她的再三询问,才慢慢说道:“我,我说来你可别笑话,我不识字,不会说,更不会教,我只会哄着小孩子们自己当老师教自已、教别人,先让先学会的小孩子,再教学不会的,我这样一说,小孩子们都很高兴,都争着当小老师——
学的快的教学的慢的,有的小孩子为了当个写字好小老师,我说每个字写10个,好不好?你猜小孩子咋说,齐声说,不好!我一听,有点害怕。还没有反应过来,只听见,有的说,老师我写100个;有的说,老师我写1000个;有的说,老师我写10000个;老师我写1亿个,我一听,又有点害怕。
小孩子写字劲头这么大,万一累着咋办?我说这话你别生气,你看:现在的小孩子比你在家时要听话得多吧。你在家时,天天嚷着写呀、写呀、学呀、学呀,可是,小孩子们就是不愿意写,现在小孩子们都争着多写字,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这位幼儿老师的婆婆虽然说不识字,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子,但她知道的哄着小孩子们自己学习,自己当老师教别人,正符合幼儿的“玩”与“乐”的游戏心理。
“我要学、我要习”,它是将成人正襟危坐中的“学”,当作其家家游戏中的“玩”来“习”的。这就是幼儿自己天生的“学”之法、“习”之道,这就是幼儿教育中的“教”之道、“学”之道、“育”之道。幼儿应无意识中去“习”,不要让孩子知道大人的用意。
此时的大人是以“有心对无心”来“育”的,正如禅语所说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心,用心恰恰无心。”
“恰恰”是什么意思?
“恰恰”者,正好之谓也。就是俗言“恰好”!
“恰好正用心时,恰好无心可用”,这两句禅语出自永嘉玄觉的《奢摩他颂》开头语。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是开悟以后的境界。不是用心已毕,少时却乃无心,即时用心,即时无心,不差前后,不隔丝毫,即有而无,乃见心之妙处。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当我们太着意于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反而觉得无能为力,惶恐不安。亦如运动员,太着意于冠军,往往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有些学生考试,总是不如平时,也是因为他太在意这次考试本身了。有些人,机关算尽,却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用心”太过,即成为心理障碍,成为自己的包袱,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那些觉得生活特别累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善于“用心”的人了。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看看历史,看看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成功的人,精神自在的人,可以说是“得其用”的——在他们的精神和生活圈子内外,似乎总是处在一种“无心”的状态中。因为,他们“放得开”,“放得下”之时,举重若轻。古训云:“日用之谓道”。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心,用心恰恰无心。”
这是上帝赋予幼儿“学”和“习”的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开发利用?为什么要人为的给扼杀呢?这真让人纠结?让人不明白?
问,同样的幼儿园、同样的孩子,不同样的老师,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婆为什么能够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为爱学习的小主人呢?
其实,目不识丁的老太婆,应用是“暗示教育”,实际上,老太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暗示教育”。
可是,她知道可以这样能够教育好孩子。
小孩子的学习劲头为什么会如此的“牛”?
皆因“人之患者好为人师”也!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我们教育者要跳岀以“教师为本”教育的框子,将“变他教为自教”,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自愿、自主、自发打开“自我教育”知识的大门,从而变被动的“外化力”为主动的“自化力”。
下面,我们接着看何谓命运?
4.何谓命运?
命运,【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
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谓命运,在命理学上来讲,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命运【百度百科】)
其实,“命”这玩意,有的人活70,有的人活80、有的人活80、有的人活100,有的人寿终正寝、有的人死于非命。
那么,“运”这玩意,有的人好,有的人不好,
对于老师的“命与运”,事实上,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过,有的老师也有死于非命的,有的是死自己的学生手上,这是,非常痛心的人伦悲剧,那么,如何避免痛心的人伦悲剧发生?
实际上,“暗示教育”,是能够避免人伦悲剧发生。
那么,“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
5.“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
今天的教育,面对顽劣的熊孩子,我们的老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专长——“靠智慧、靠心理学、靠暗示教育、靠宽宏大量”来破解日浓的校园戾气。
这不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学校教育中的最好运用吗?
可是,我们现在的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却没有这样。
那么,16岁尖子生26刀弑师悲剧,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学校里面。
如果按照下面的假设的话,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好,不用暴力的直接“明示教育”的话,而是应用“暗示教育”的方法: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现在你学习不好,不是你不努力,可能是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孩子,希望你以后多多指出爸爸妈妈的教育不足之处,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以后你就是爸爸妈妈的老师,我们应该向你学习,如此,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学习,真正的是——“我要学”,孩子的心田,哪里还有什么暴力的种子!
如果,家长不用直接望子成龙的“明示教育”的话,而是应用“暗示教育”的方法,孩子,不是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吗?只要你尽心学习,考上什么大学都可以,爸爸妈妈的喜欢,如此“暗示教育”,你的孩子说不定还会给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呢?
如果,语文老师不用回复说“那只能抄书了”的“明示”教育的话,而是应用“暗示教育”的方法,看,优秀生是优秀生,人家优秀生,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悄悄的学习啦,好、很好,向优秀生学习,不写可以,老师如此“暗示教育”优秀生,说不定,他还会真自己悄悄的、偷偷的“抄书”呢,那么,16岁优秀生,还会买弹簧刀吗?
回答:是不会的!
如果,班主任不用说“不写就转班”的“明示教育”的话,而是应用“暗示教育”,优秀生,我们班的优秀生,不写可以吗?不就是一个观后感吗,说不定,优秀生已经早就写好了,以后把你写观后感的让同学们分享、分享,这是,多么好的“暗示教育”呀,一不小心,这个优秀生真是能够,写出非常好的观后感,让全班同学学习。
如果,鲍老师不用说不写励志电影观后感,就给父母打电话“明示教育”的话,而是应用“暗示教育”,我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是告诉你爸爸妈妈,说你提前读书、学习、写观后感,表扬你一下,那么,还会发生16岁优秀生26刀刺死班主任人伦悲剧吗?
回答:也是不会的!
我们的老师,如此“暗示”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能够保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能够保学生“听话、学习好、考上好大学”的“命运”,这是千真万确的、毋容置疑的。
“暗示教育”: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保老师之“命运”。
如此,双赢的“暗示教育”,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用呢?非要“鱼死网破”,非来个“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的”明示教育“吗?
事实上,“暗示教育”是双赢的教育,这些年来我用这个教育方法,让厌学的学生喜欢学习;让喜欢睡懒觉的学生,能够早起床;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喜欢体育活动;让到处丢垃圾的孩子,主动打扫卫生;让网瘾的学生,不喜欢玩游戏;让不尊敬父母的孩子,能够积极孝敬父母;让喜欢打架的学生,远离了暴力;让不想当兵的学生,主动去保家卫国;让……
教育是什么?
众所周知,教育是艺术。
可是,我说,教育就是“曲线”!
为什么?
我们知道,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教育的效果,“老师教学与学生成绩”,这两点之间,还是“曲线”最短,教育学生的效果最好!
教育学生,如果,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直线”教育,比如,训斥,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看看谁,学习多么努力?这样的教育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
再比如,不默写文言文“那只能抄书了”、“不写就转班”等这些话,基本上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
所以,直截了当、简单生硬的“直线”教育,是诱发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是,“暗示教育”就是老师通过采用“曲折、迂回”的“曲线”方式,让我们的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此,就能曲径通幽,到达学生心灵的深处,拨动学生的心弦,取得“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中国有句话说的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也就是说,在人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所谓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路径”而已罢了。
做人,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做事如山。
做事,像水一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从不会去显示自己强大的力量,他会去洗涤万物,净化万物。
同时,人,应该像水一样前进。
如果前面是网,就渗过去。
如果前面是山川,就绕过去。
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
如果前面是闸门、是堤坝,就慢慢停下来,等待时机,在冲过去。
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如今,在医护关系、警民关系之后,师生关系竟又成了一项高危职业,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才能够教书育人。
现在,朋友圈很多做老师的气愤地表示,再也不给孩子布置作业了,爱学不学!因为,部分学生是“父母管不住、学校没法管、社会就不管”,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否定,解决问题就要承认问题。
目前,湖南沅江一高三学生罗某杰刺死班主任涉故意杀人罪被刑拘。
不管最终的判处结果如何?
这都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人伦悲剧,所有身在其中的,都是受害者。
今天,逝者安息,生者警戒,愿人伦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暗示教育”,为何能保老师之“命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