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博上那篇《老公每月给你11万,但是不回家,你愿意吗?》引发了广大女性的讨论,已婚的,未婚的,通通参与进来,而且毫无疑问地,评论一边倒:当然愿意,还是钱能够给自己安全感,有了安全感,还能不见时不时给自己添堵的老公,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女性作者又纷纷码文,向这一届的中国丈夫们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抨击。然后已婚妇女们纷纷表示解气痛快,抱团取暖,凝聚成了一大片的网络狂欢。
可悲的是,这些痛骂不作为丈夫的文章,它们的读者,都是所谓的“受害者”老婆,而那些“施暴者”老公压根儿连链接都不会点开。所以文章的劝诫和教育意义其实并没有女作者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同样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女性,我对于这些文章的态度,始终保持中立。原因很简单,我们回归这起发酵事件的开端。
“老公每月给你11万,但是不回家,你愿意吗?”
微博上这篇文章的撰稿人,撰写稿件的初衷大概是探讨“金钱和感情”之间的关系,但是却没有想到意外的引发已婚女性的情感共鸣。而月给11万,以及老公不回家变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选项,其实也暴露了,金钱和伴侣(或者感情)之间的不可兼得性。而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01有些丈夫如山,但不是所有丈夫都如山
为什么多数女性选择11万,而不见老公呢?理由很简单:丈夫“如山”,下班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玩手机,一动不动,果然是山。
不可否认,“丈夫不作为”这一社会现象确实比较普遍,但却也不是绝对的。举个例子,我爸以及像我我爸一样的男人。
我爸是60后,他和我妈是相亲认识的。自我懂事以来,不能说他家务活儿全包,但是厨房确实是他的天下。做饭烧菜,二十几年如一日,我妈就从没到厨房捣鼓过。作为一名全职太太,她只需洗碗拖地,其他时间就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朋友约茶聊天。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有什么不和谐!
据我所知,我爸不是个例,至少我认识的叔叔伯伯,以及好友同学的父亲,甚至身为同辈却已经成家立业的堂哥表哥,大多扮演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们都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更多地表现为对自己妻儿的保护欲以及稳重顾家的优良品质。
谴责部分男人作为丈夫的不作为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价值导向的。但是不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毕竟还有那么多姑娘未嫁,毕竟这世上也真的存在好男人。
另外,“丈夫如山”还有一个原因是,男人是一种只接受明确指令的动物。
和女性的感性不同,他们更容易接受目标明确的指令,调研人员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让从未做过家务的丈夫(各个年龄层)动手做家务。
譬如以下情景:
三十几岁的丈夫坐在客厅里看球赛,老婆却突然将收下来的衣服放到他身边,让他在10点钟之前把衣服叠好。从未做过家务的丈夫自然一脸懵B,但是球赛进行到9点40分的时候,一直不动的丈夫开始缓缓行动,赶在10点之前把衣服叠好,视频中,完成任务之后的丈夫,如释重负地吁出一口气。
这说明什么?说明要让丈夫帮忙做家务,就得指令清楚,目标明确,并且不要拐弯抹角,要开门见山。
如果你不想自己被堆积如山的家务活儿累死,那么耐心让丈夫养成帮忙做家务的习惯就非常有必要。好习惯的养成,自然不易,所以只能慢慢来。
02男人贪心,女人也不遑多让!
最近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编剧借靳东之口,说出了广大男同胞的心声:
男人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老婆永远是老婆,情人永远是情人,像两颗行星,永远保持在三万光年的距离,且平行运转,永不相交。
大概因为这样,男人总是被贴上花心和贪心的标签。
而女人呢?其实女人贪心起来,基本也没男人什么事儿了。
她们希望:逛街的时候,老公是财神,在家的时候,老公是门神,下厨的时候,老公是食神,而进了房间,上了床,老公是战神。
我还记得,唐代诗人王昌龄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大意是说,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换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既希望自家老公是霸道总裁,日理万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希望他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自己看花看雪看月亮。
讲真,上文提到的如山丈夫,大多就是妻子口中胸无大志,庸庸碌碌的小男人,不及隔壁老王晋升得快,整天一副需要被伺候的祖宗样儿;但倘若自家丈夫真的忙于工作,加班加点忙事业的时候,又会被妻子疑心外头有狐狸精,才会整日不着家,不及隔壁老张温柔体贴,懂得心疼人儿。
总之,在多数妻子看来,丈夫始终是别人家的好,自家的永远是洪水猛兽。
而中国妻子为中国丈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标签之后,“中国式丈夫”就给所有未婚姑娘留下了极差的刻板印象。以至于恐婚症候群愈发严重。
03绕不开的经济独立问题
《老公每月给你11万,但是不回家,你愿意吗?》这篇文章刷屏之后,读者群上有一个姑娘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实这个女星在结婚之前,一个月的薪水可能都不止11万,那她结婚图什么?
我说这是一个很棒的角度。这个角度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婚姻的意义。
什么是婚姻?百科上的解释是:
婚姻,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泛指男女之间的结合、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户成亲,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根据观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种亲密或性的表现形式被承认,以婚礼的方式来宣告成立。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
至于结婚的原因,有很多,如法律、社会、情感、经济、精神和信仰的需要。
一个月收入超过11万的女星,她选择结婚,想必情感等精神上的需要要排在经济等物质上的需要之前。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因为有爱才结婚。可是结了婚,做了全职太太,却像是被丈夫雇佣,担任“妻子”这一职位一样,这也就算了,重点是薪水居然还不及自己单身时候工作的收入,所以心里难免有落差。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若是角色倒过来呢?作为妻子的我仍然经济独立,我不需要攀附于你,换成我雇佣你担任我的“老公”这一职位,作为你的老板,我想什么时候见你,就什么时候见你,我让你二十四小时待命,你就得二十四小时待命。其实说白了,无非是女方经济不独立造成了不得已的对男方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已。
所以又得重申:婚姻中的女性真的很有必要保持经济独立。不要为了家庭、老公以及孩子抛却自己追求和理想,他们即便是你最亲近的人,也没有权力要求你为他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再说了,此刻的甜蜜牺牲,很可能成为日后无穷无尽的吵架由头。相信不论是你,还是你的丈夫孩子,都不希望看到那样的局面。
永远牢记师太亦舒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只有明白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自己,才不至于有太多怨言。
04网络狂欢无意义,拯救婚姻还是得靠自己
讲真,我个人比较抗拒回答假设性的问题。
就譬如“老公每月给你11万,但是不回家,你愿意吗?”
说得好像自家老公真的有能力每个月给自己11万一样。
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观点:给11万,老公不回家,那是别人的人生,而大多数人的现实却是,老公非但不给钱,你还得为他洗手作羹汤,铺床扫地带孩子。所以没必要在别人的故事里入戏太深。
也许看各种抨击丈夫不作为的口水文,很痛快,也很爽,但是然后呢?点开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放下手机,你的婚姻,你的丈夫,你的家务活儿,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到时候你的怨念更深,然后导致本来就低的幸福指数又降了好几个百分点,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提高婚姻质量,只能靠自己。
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桩完美的婚姻存在于瞎眼妻子和耳聋丈夫之间。
换言之,妻子看不见了,就不唠叨了,丈夫失聪了,听不见妻子的牢骚抱怨,所以没有无端的口舌之争,两人相安无事,便和谐美满。
其实这种情况,还真的略心酸。但不得不承认,婚姻本身就得藏污纳垢,没有身处婚姻中而从不觉得委屈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忘记在哪看过的文字:1934年某月某日的林徽因坐在北京的家中,托着腮,眼泪雨点般落下,因为,她的丈夫梁思成伤害了她,并且不肯道歉,赌气乘坐火车去了上海。
初读的时候,很是讶异,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美人不是一直被梁思成捧在手心里的吗?竟也会受委屈。但后来想明白了,所谓婚姻,就是即便我受尽委屈,仍是想和你白首不相离。
作者苏心也写过这样的句子:所有好的感情,都是因了两个人共同的付出,才结出的幸福之果。你一半的努力与谦和,加上他一半的上进与包容,就会捧出一个圆满的婚姻。
说到底,好的婚姻需要用心经营,御夫有方的姑娘大抵幸福得比较容易。至于御夫之术,就留待我好好研究,有所成之日自当与众姐姐妹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