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经历3次美股熔断的文章还没来的及排版,居然要换成10天经历4次熔断
公众号后台有金融从业人员留言说,客户2018年买过VOYA的IUL指数型万用寿险,选择的2年策略,今年是结算收益的时候,2018年高点时进入,现在怎么办?
莫慌~VOYA的Global Choice全球指数两年期策略
️使用的是恒生,标普500,斯托克50三个指数中表现最佳的两个
参与率65%
75%最高指数变动率
加上25%次高指数变动率
voya回报上限无,市场最差保底收益0
所以针对后台留言的voya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客户购买时间及进入指数计息时间,然后看一下恒生,斯托克50近2年的整体表现,帮客户粗略算一下有没有收益。当然,因为IUL保险的“保底”机制,最差情况下,即使高位进入,收益最差是0,近期高频的熔断也不会伤害到它。当然,我们要明白,“收益”有保底,不代表“保本”,因为保险公司是要扣当年风险保费和管理费的。所以也建议持有IUL保单的朋友,每年注意关注自己的保单状态。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内容:
最近的市场有点让人看不懂,也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风险的防控,今天依旧带大家走进美国保险,聊一聊美险基础版精髓:
基本问题一、哪些人需要美国保险
答案是,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人寿保险可以保障我们和家人,避免在发生意外或者过世后,面临的经济困难,以下几类人特别需要:
打算或者已经移民美国的人、美宝家庭
美国保险是为美国市场按照美国税法7702条款规定设计的产品,从而可以得到保险在税务上面的好处;所以对于需要全球征税的美国税务居民而言,购买美国以外的保险,都将面临税务问题。
如果美国移民,购买了香港的隽升,充裕未来等储蓄分红险,由于这类储蓄分红险,不符合美国税法对于人寿保险的定义(请参见IRC Sec 7702(a)),因此,持有美国绿卡后,这类储蓄(分红)险保单所产生的收益,每年是要在报税的时候申报,同时,提取超过总保费的部分,需要缴纳长期资本利得税。
当然,即使缴纳的是长期资本利得税,至少税率低于短期资本利得税,同时按需提取,按需纳税,起到了一个延迟纳税的作用,但是整体上来讲,没有直接持有美国保单省心。
(如果真的买了大量香港保险后,准备移民美国,还可以选择信托持有香港保单,把“持有人”转移出去,来解决税务问题)
在美国有房产的人
我们都知道,国内的人特别喜欢买房子,走到哪买到哪,然而,很多内地朋友,并不打算移民,只是习惯了以房子作为投资方式,因此进行海外置业,在美国买了很多房子。或者有些人是出于小孩教育等方面。
然而,对于万税之国的美国来说,中国身份在美国买房,面临高昂遗产税的问题。
在美国,持有房产的外国人过世后,其在美的有形资产,超高6万美金的部分需要交遗产税,联邦遗产税税率最高40%,举个例子,国内A女士,在美国买了套价值100万美金的房子,过了几年突发意外去世,房子有94万要缴纳40%的联邦遗产税,即37.6万美金的遗产税,对于A女士来说,这套房子持有的这几年,增值部分还没有税高。同时对于A女士的继承人来讲,要在A女士过世后9个月内,遗产继承人填写税表706NA,用现金先付清遗产税后方可以继承财产。如果9个月的时间没有筹集到现金(而且还是美金都是人民币的想想怎么出去...)可以申请延期6个月,如果延期后还无法缴纳遗产税金,抱歉,无法继承。
因此,有时候我们在选择投资品时,可能光想到了他的好,没有考虑到当地国家的税务问题,所以,持有过多的美国有形资产的话,我们可以利用美国的保险进行提前的预留税源,比如持有一份美国终身寿险,身故之后,保险公司赔付的美元支票可以让孩子用于做在美有形资产的遗产继承税金。
想要配置美元资产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分散单一货币持有风险,选择配置适当的美元资产,既然是为了分散风险,因此从对于国人而言,在一个陌生的投资环境中,我们的选择就要是安全资产,所以海外保险或者房产,是国人选择比较多的工具。就美国房产而言,有房产税和遗产税的问题,地段约好的房子,房产税越高。同时买房的起步金额较大,流动性较差。如果用保险配置的话,长期收益美险可以做到6-8%,同时一次性支出的成本很少,打理起来也更省心,免税。
寻求资产安全性的高净值人士
国内的信托法才实施短短的十几年事件,而美国的信托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法律保护上非常完善。此外和香港比,美国司法上和内地完全独立,也没有被政府干预的风险。和新加坡相比,美国是独立的肥咖公示法案,没有CRS,因此采用美国信托+美国保险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保护和风险隔离,同时满足一部分人士对于减少国内政策关联性的需求。
追求寿险本身性价比和高保额的人士
美国的寿险,同样保额,保费是香港的1/3,内地的1/5,价格相当便宜,同时可以满足国内高净值客户对于高身价保额的需求。
基本问题二、只用旅游签证也可以购买美国的人寿保险吗?
如果是外国人(foreigners),即他们没有美国身份,也可以来美国购买,美国这几年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放宽限制,可以让国外居民(没有社安号,但是合法进入美国)来美国买人寿保险,这对于财富日益增长,又苦于没有适合方式保护财产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基本问题三、美国的人寿保险一定要在人过世后,才能使用吗?
美国的一些寿险产品在过世前有“生前福利”,例如某些能累积保单现金价值的寿险,投保者可透过保单现价价值贷款和提取红利来享受生前福利,用来补充子女教育金,个人养老金或者家庭开支等都可行,不过还是要看各家寿险类型情况。
基本问题四:美国人寿保险分为哪几类?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虽然比较枯燥,但是毕竟是需要挑选保险的第一个环节,必须要了解一下。美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
Term Life Insurance(定期人寿保险)
美国1759年出现的定期寿险产品,顾名思义,这类保险只保障一定的期限,如10年,15年,20年和30年,保费相当便宜,所以作为积蓄不多的年轻人,肩负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以及房贷的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一方,通常会选择的比较多。如果投保人在保障期限之内死亡,赔偿金可以支付,但如果投保人在期限到期以后死亡,无法理赔。
Whole Life(分红寿险)
美国WL出现在1940年,保险公司会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定期派发红利,但是红利的发放与否与金额是非保证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保险内的现金价值(Cash Value)会增长。要交的保费基本上是固定的,没有很多变通的弹性,保费也相对比较贵,保险杠杆比例小。
Universal Life(万能寿险)
万能寿险保单拥有许多变通的弹性,可以在任何时间缴费,费用可多可少,达到最低的缴费水平即可。它有现金价值,每年有固定的回报率。跟终身寿险一样属于保守类的产品,回报率不高。
Variable Universal Life(变动万能寿险/投连险)
这一类的产品由万能寿险演变而来,关键的区别在于客户可以在保单内选择投资不同的基金,从而获得相应的投资汇报。回报上不封顶,而且收益不需要交税。但同时也不保底,保单持有人直接挂钩市场风险,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VUL市场占比很低。如果现金账户在金融市场亏损过大,那么投保人需要追加更多的现金来维持保单的有效性。
Index Universal Life(指数型万能险)
美国保险市场独有的险种,雏形源于1994年,1997第一款IUL保险产品问世,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IUL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为当时VUL投连险亏损严重,使得投资人及保险公司意识到保底的重要性。
IUL挂后指数走势,比如标普500,欧洲斯托克50,香港恒生指数等,不同保险公司的指数挂钩不同,但是各家几乎全部可以挂钩标普500指数策略。
相较于投连险,这一类的保险有收益保底设计,指数跌的时候,现金价值收益当年最差为0。使得投资人不用承担市场风险。
数据显示,美国标普500在过去20年平均年化收益7%-9%,指数型万能险的缺点是每年都有封顶回报率,看公司产品设计而定,通常大概是12%封顶,有些公司可以做到13%-15%,甚至有些,高上封顶策略能做到18%。
指数型万能险是用其他几种万能险演变而来,可以说是美国保险的最终级进化,这类产品近十年大热,现在占据美国1/4的个人寿险市场,同时也是美国做WL从业人员吐槽最多的产品,因为很多WL的从业人员没有IUL的销售资格,但是IUL的经纪商,WL的代理资格也有。所以在产品推荐上会更客观些。
看完上面的信息,是不是纠结保险那么多种,到第要选哪一种好呢?
建议优先考虑IUL,虽然IUL不像WL那么历史悠久,但是IUL在美国的保险产品中,性价比是最高的。他可以比WL节省保费成本,同时又比WL和UL拿到更好的收益。
但是对于IUL,不同的经纪人,设计出的保单利益对于投保人而言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同,这类保单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投资风格以及实际需求进行,防止市场极端情况下或者投保人过度提取下的保单失效。或者也可以GUL(保证型万能寿险)和IUL结合来做,前者保证身故赔付的高保额,后者用来做提领,但是非美国居民可以买到的GUL比较少。
基本问题六、什么时候需要购买美国人寿保险?
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会有不同人寿保险的需求,但是人寿保险针对生命投保,所以基本上越年轻,保费越便宜,不过要防范这样的一个误区:很多家长想要给孩子购买,因为保费便宜,但是通常孩子名下的资产不足以支撑保险公司核保通过比较好的保额。所以即使作为提零,买在孩子身上保额往往买不高。而年长的父母购买,满足提零的要求下,解决的问题可能还包含传承需求。所以,先明确需求,再决定谁来购买。
基本问题七、哪些情况保险公司不理赔?理赔难吗?
美国所有的人寿保险都有2年不可自杀条款。从保险日期9(policy Date)算起,头两年的自杀不赔,除此之外的任何死亡,保险公司会立即理赔。
理赔手续很简单,死亡证医学翻译为英文,拿去公证邮寄美国保险公司即可,无需赴美。
基本问题八、美国保险公司是否允许倒闭?
提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经典案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授权纽约联邦准备银行借贷850亿美元给美国国际集团(AIG)(也曾经是香港AIA友邦的母公司),美国政府也将接受AIG79.9%的股权做为回馈。政策出手,保证了AIG保险公司免遭破产。
在美国,各州对其州内保险业的监管模式是以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位一体。联邦政府会对州政府监管,同时再保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使得成熟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下,美国经营有寿险业务的保险部门,同样会有政策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