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高考,又是一批新的孩子奔赴所谓“自己的战场”,卷起笔落,一分一秒,场内场外,牵扯太多。看到驶过的公交车,挡风玻璃前又挂上“途径xx中”,高考的感动还是温暖了空气,湿润了内心。很多人会问,号称中国第一考的高考,为什么形成了一种“顺势”,顺则昌,逆则亡。
高考,是一种习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正常程序都脱离不了这必经的一环,就像是读书,总免不了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证明这是一次完整的旅行。我们习惯了,每年必须期待、祝福、紧张、压力的氛围,我们也必须习惯,这是所有考试中最相对公平的竞争,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焦急和迫切,都源于习惯带来的按部就班。
习惯成自然,自然赋予我们生存法则,适者生存或许有些剥离人道主义,却是最实用的淘汰制。自然界是很残忍的,哪怕是长在同一片土地的两颗比邻小草,争不过水分和营养,抵不过换季的干涸和暴雨,也终究会化于泥土成为他人的养分。不见硝烟的战场,高考就是隐形的把关人,能不能进全凭本事,放不放行依靠能力。没有拖泥带水,只有愿打愿挨。
当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喧嚣甚上,总有人把为什么高考拿出来搬弄是非,似乎取缔便会万事大吉,留下就是遗臭万年。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