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想念一个人,可能只是因为没有人比那个人更懂你,没有他你的日子可以照过,惟有旷日持久的落寞,告诉你他曾结结实实地来过。满目星河,只有一颗流星为你划过。”
曾经,我的世界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以为她随时都能懂我的心思,并做出回应。结果其实一次次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任何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三观和世界,偶尔思想碰撞出火花,得出一直的结论,固然妙不可言,但是几率很低。但是我尊重她,即使观念不一致,但是她和我一样爱读书,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互相交流时各有收获,这已经很难得。所以我一直很珍惜这份情感,正是有她的存在,算是在这个世界搭建的一方净土。
其他的时候,更希望保持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不被打扰,随遇而安。也会遇到有趣的人,会开怀地笑着,交谈着,然后面带微笑转身离开,自此可能天涯陌路。没有失落,只有能够遇到的小确幸。这才是我人生的常态。在得到时已经开始失去,所以不怕失去,也不在意是否拥有。
很久之前,我并不喜欢独行,怕被人排挤,就和大一些的女生套近乎,只希望平时玩耍时不要忘记我,让我一个人。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么一个阶段,希望被圈子接纳,融合才有安全感。什么时候开始放弃的呢?或许就是一个契机。从小学玩到中学,以致家里人都认为我们会结拜干姐妹的大姐姐,在把课堂笔记随手借给我的同学而不是留给我的时候,我开始思考: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能够一直陪着你,心里想着你,在意你,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身边吗?我开始做白日梦,梦里我为他们赴汤蹈火,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他们绝对的在意,眼里只有我一人,并为我哪怕与整个世界为敌。我的心里满足了,于是也不再在意身边的人对我的态度。
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听着学校放的音乐发呆;一个人溜达到校外的田野,随意选择一条小路,一直走下去。周围人更像这个世界的活动背景,他们的悲喜与我无关。那时候的我,虽然还没有听过“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却已践行其中。即使后来遇到了他和她,分出一些心思去揣度他们的悲喜,也会被他们的悲喜影响。是的,还是会动心,有一段时间还有她的陪伴,一个眉动即心有灵犀的朋友,却仍然明确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人,和她的悲喜并不相通。中间她有恋爱,更让我感觉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放到一个人身上,随他悲喜?如此沉重又如此冒险。或许没有一个人、也不应该有一个可以完完全全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像了解自己那样熟悉他的内心世界。难道不是吗?
相对来说,我更坚信,真正好的健康的爱,不一定能消融两个人之间的界限,而应该是让你依旧可以自由的做你自己,甚至成就更好的你。彼此尊重、彼此独立,虽有羁绊,却也有自由。毕竟,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无法触碰到的角落,被自己偷偷藏到了心底,只属于他自己。
这样的爱,即使天各一方,又何须落寞,何惧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