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我的家乡(三)

图片来自网络

明清时期,辽南地区的古文化经过近千年曲折发育期之后,终于进入比较稳定发展时期,在文化上重新与中原接轨,教育蔚兴、文风兴起,各种文化形态枝叶繁盛、蔚然成形,不断拉近了与中原文化的距离,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华夏文化在辽南扎下较为深厚的基础,为近现代辽南文化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明清时期的“金复海盖”四卫“各仓原收积米豆可足十余年之给”,被称为膏腴之地,出现了自汉代以来的第二次繁荣期。

我的父亲是满族,我的母亲是汉族。我的民族随父亲也是满族。母亲说她的祖上是浮海而来的山东人,。母亲和舅舅、姥爷都秉承了山东人的正直、倔强的性格特点。外貌也符合山东沿海居民长脸,高鼻梁,大眼睛,大骨架,高身材的特征。特别是姥爷,言语极简,却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小时候我们都有些怕他。母亲家解放前生活富裕,因此有详实的家谱传世。听母亲说她家的老祖宗是浮海来辽南的哥俩,之后在盖州扎根繁衍至今,传至她已经二十二代,据此推算母亲这一族应该是在明末就来到辽南的山东人的后裔。父亲出生的村子并不是传统的满族聚居地,而且只有他们这一个家族是满族,另外,从父亲的奶奶那辈儿开始就是满汉通婚,所以他一直对自己是满族人很漠然,也不喜欢讲家史,只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得知父亲的老辈应该是满洲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家里的仆人或者奴隶。因为家族里没出过什么达官贵人,所以父亲的家族只是继承了满族的血统的最普通的百姓而已。

包衣是满语音译,意即“家奴”(注:“包衣”的全称是:“包衣阿哈”(booiaha),亦可单称"阿哈"。包衣阿哈中男的叫做“包衣哈哈”(booi haha),女的叫作“包衣赫赫”(booi hehe),义即家中男人、家中女人。

包衣阿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由诸申(满族平民)转化而来。平民犯罪,沦为奴隶。或穷困欠债,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二、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其所生子女仍为奴,亦称“家生子”。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三、战争掠夺俘虏为奴。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掠取对方部落人口为奴。尔后,抢掠汉人、朝鲜人作奴。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馈赠,亦可以买卖。

我因为自己是满族却不识满语,不懂满族风俗,不知满族历史越来越困惑。我身边很多满族人也如我一样彻底汉化了,除了身份证上注明满族,自己却说不明白满族是什么了!于是,我开始试着找寻些辽南满族的历史和根源,不枉此生做一回满族人。

在寻根之前想讲点儿我知道的辽南满、汉的区别。我的姥姥是汉族裹脚,而我的奶奶虽然也是汉族却不裹脚。姥姥家里富裕不用下地劳作,所以她沿袭了汉族裹脚的习俗。奶奶是普通人家出身,需要干各种农活,所以放弃了裹脚的习俗,所以才能和满人通婚。母亲说她当年生完姐姐抱回老家给爷爷看时,爷爷只看了姐姐的脑壳就一口认定是他们家的根。我猜测生活在辽南的满族和汉族是不是因为祖源不同,脑形也有区别。妈妈是汉族,爷爷才特意以脑形判断姐姐是不是继承了满族的血脉。也许是因为家族早已满汉通婚,爷爷才更看重后辈血脉是否纯正吧!另外,在一次闲聊时,父亲说区分满族和汉族看小脚指甲就行。他说汉族的小脚指甲是瞎的,几乎没有,而满族的小脚指甲却比较大。我的小脚指甲的确比较大,而孩爸的小脚指甲几乎没有。他是汉族,没听说他家族里有满族的,不知是巧合还是果真如此。查资料求证,还真有这说法,并且和山西大名鼎鼎的移民之地洪洞县大槐树有关,而且有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证实了民间的传说。不过,网上无论满、汉小脚指甲都有所谓的复指(小脚指甲两瓣甚至三瓣),这说明各民族间的通婚和杂居已经让遗传上的特征无法再用来辨别血统了。

满语母亲一词书面语写eniye,东北地区口语普遍叫nene。虽然奶奶在我们小时候就去世了,但到现在母亲谈到她时还是喜欢用满语称呼,管我的奶奶叫讷讷。母亲嫁到父亲家,春节时第一次祭祖,必须在祖坟旁先向东南方向磕头祭拜先祖,然后才祭拜逝去的祖辈。母亲说当年父亲家西屋西墙上供奉着一个黑色的匣子,里面装着什么却不清楚,只知道是祖宗留下来的。年青时母亲好奇曾问过奶奶,奶奶却一脸严肃的对她说年青媳妇不能问。之后好奇心强的母亲曾试图解开这个迷却没能实现,至今黑匣子已不知去处,连父亲也不知里面装了何物。母亲说姥爷熟知满汉传统,他说里面装的是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和一头大黑驴,这和满族的先祖努尔哈赤有关 。相传当年努尔哈赤因足底长着七颗红痣有当皇帝的相,被其侍奉的明朝官吏欲杀死以除后患。后被官吏的小妾得知通报给努尔哈赤并助其逃跑,努尔哈赤骑着大黑驴逃跑时又被一群乌鸦护佑得以逃脱追捕,而救他一命的小妾却被官吏打死了。所以为了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满族人就有了供奉祭祀他们的传统。网上找到说法和这个有些出路,也有说满族人不吃狗肉也和义犬救主有关。看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间传说故事。

母亲还说,她嫁给父亲时,还没分家,一大家人一起生活。家里来客儿时,她们妯娌几个不能上桌吃饭,而且必须站在地上随时准备热菜添酒。这些都说明在父亲这一辈还保留着一些满族特有的语言和礼节。可惜现在很难再看到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满绣

图片来自网络  满绣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网络 满族传统游戏 欻(chua)子

传统古史观认为,中国东北有三大基本族系:肃慎、秽貊和东胡。三族系起自先秦,迄于明清,贯穿东北古史之始终。其中“肃慎族系”,自先秦肃慎之后,在汉魏为挹娄, 北朝时是勿吉,隋唐为靺鞨,其后女真和满族皆出于此。诸族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之后各朝皆以能得到肃慎所贡之“楛矢石砮”为荣。《国语·鲁语下》和《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孔子识箭的故事都认证了这一史实。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渤海国的缔造者大祚荣出自依附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部。渤海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国历时229年,传15王。渤海虽文化发达,但传世文献堙没殆尽。

925年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春攻陷上京龙泉府,大諲撰投降,渤海灭亡。阿保机灭渤海以后,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渤海灭亡后,遗民不愿接受契丹统治,一方面进行激烈抗争,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反抗政权,但都被镇压。另一方面他们大批外逃或被强制迁移,渤海遗民的迁移大致有四个方面:一、留居故地和亡入女真地区,占人口一半左右。二、强迁到契丹内地和辽东的遗民,人数在100万以内。三、投奔高丽的遗民,人数在30万以上。四、投奔中原内地的遗民,数量很少。

辽南满族的来源最早应该是在辽代。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为防止渤海人反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迎”,辽在今熊岳设卢州领熊岳县,在今汤池设铁州领汤池县,在今大石桥北耀州村设耀州领岩渊县,在今归州设归州领归胜县,安置部分归降的渤海人。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兵占领辽东半岛,在盖平一带建立一些“谋克”、“猛安”。这也是辽南满族来源之一。清太主努尔哈赤就是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建立了八旗制度。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

清太主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占领辽南,并派八旗驻防。皇太极继位后于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派八旗兵驻防盖平。顺治元年,八旗随龙入关,在盖州,耀州,熊岳设满、汉章京。

康熙二十六年,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康熙增兵东北。熊岳满族的先主多是这时来到辽南的。盖州《关氏族谱》对此事有记载。

八大姓指的是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雍正五年,在熊岳城设副都统,管理熊岳、金州、复州、旅顺、岫岩等处满州兵,并设置八旗: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白、镶白。后又设“巴尔虎”旗,属蒙古兵。现在,盖州境内还有许多与八旗有关的地名。如熊岳镇的镶黄旗村,红旗满族自治镇的小蓝旗、东蓝旗、两蓝旗、红旗堡。九垄地满族自治镇的正红旗村、镶红旗村、正黄旗村,以及“巴尔虎”旗蒙古族的东达营和西达营。双台镇的黄旗堡,盖州北的红旗村、蓝旗村和黄旗村。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又从关内调回一批八旗到盖平一带加强海防。

清政府实行“旗(满族)民(汉族)分治”政策。旗人由守尉管理,盖平防守尉在旗人内部有“佛满洲”、“义奇满洲”和“包衣满洲”之分。“佛满洲”是建州和海西女真的后裔,政治地位最高。这部分旗人多世有“战功”,高官厚禄,世袭爵位。“义奇”汉译为“新”,入旗晚,没有地位。“包衣”汉译为“家人”,意即奴仆,主要是战争中被俘编入旗籍,在旗人中地位最为低下。

寻历史之源看满族,它并不是单纯的以血缘为族群,其实它更像一条发源于山林中的河流,从古肃慎族一路汇聚了东北地区的各族群。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战乱以及杂居和通婚让满族更多元,即便是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朝贵族用各种手段想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也不能完全阻碍民间各民族间的交往通婚。如果把视角放远放宽,把中国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各个民族就是这棵树的枝叶,折一枝损整树。我寻找族源的目的是站在大树枝头看清树的全貌,看见更高远的世界。当一个中国人处于世界中时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处于世界中时也应该是一条龙!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