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在哪?工作、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早教、胎教?科学受孕准备?真的有点迷失的赶脚。为了上名牌大学就得读重点中心,为了读重点中心就得读重点小学,为了读重点小学,就得上“中英国际双语天才幼儿园”培养。
为了能赢在起跑线,我们拼命赚钱,把一沓沓的钞票垫在孩子脚下,让他比别的孩子更高一点,不惜透支自己的一生去买千万级的学位房,美其名曰这就是爱,爱的如此辛苦,如此疲惫。
父母对孩子的爱本是无私的,但是这种扭曲的付出,这种严重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付出,决非无私,他是需要回报的,花了这么多钱,你必须好好学习,必须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你不能为所欲为,你要听我的安排,我都是为你好,看什么动画片,写作业去,写完作业谈钢琴去,谈完钢琴去预习明天的功课,预习完了上床睡觉,不然明天哪有好精神上课。
“学而思”近几年特别火,连我这个3岁孩子的爸爸都有所耳闻,据说这是个神奇的存在,它的心里暗示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教学内容,所有父母趋之若鹜,抢上课的喜笑颜开,好似人生大赢家,抢不到课的垂头丧气,人生从此黑暗。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不是素手无策,反而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终于有了“学而思”这颗救命稻草,可不能让它溜走,孩子,爸爸钱也花了,名也报了,剩下就看你自己的了,你学不好、考不上好学校,跟我没关系,我该做的都做了。
这些主张拔苗助长的父母,这些不愿负责任的父母,他们的爱变的沉重,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学、学、学、读、读、读、要么把自己变成电脑,爸爸妈妈喜欢安装什么程序,安装好了,他们愿意输入什么,我们就记录什么,绝对服从;还有一些孩子重压之下,选择了反抗,反抗一切,与父母敌对,只要你们喜欢的我都不喜欢,只要你们希望的我都逆反着来,一来二去双方互相消耗,最后没了力气,只能选择放弃,直至堕落。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和方法,育人是目标。《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我们称孔子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老人家没上过学而思,也没学过奥数,这辈子都在宣其“仁”,授其“德”,孔子没给教育下什么定义,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所为,体现着就是教育的本质。
再来看看我的学校,摆在校门口最显眼位置的,永远是这样一些牌子“国家示范性学校”“XX省、市重点学校”,宣传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是考入重点大学的有XX人,上一本线、二本线的XX人,升学率最高等等。来参观的家长心里暗自佩服,这学校太厉害了,如果我的孩子能在这里读书就完美了。
分儿分儿,小命根儿,变成了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只要你成绩好,诚信与否不重要,只要你成绩好,自私与否不重要,只要你成绩好,你就拥有了讲条件的筹码,只要你成绩好,你的缺点都是优点,只要你成绩好,你就是完美的。我们早已忘记圣人的教诲,把成绩变成了教育的图腾,老师、家长、学生没有一个不膜拜它的。
我们的学校千篇一律,中学也好,大学也好,更像是大工厂,我们的老师更像是产业工人,他们按照图纸打磨着每一个孩子,先把他们的棱角打磨掉,让他们规规矩矩,我们读书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所以,大学为了保证就业率,就必须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制造产品。每年百万级的零件被输送到社会,那些看上去光滑的,光鲜亮丽的,没毛刺的所谓优秀产品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越是没有自我意识,越是听话的越被国有企业认可。
最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位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老太太,不仅敢砸北大的场,骂懵大学生,居然还敢揭露出国教育背后的竟让人真相》,七旬老奶奶张曼菱怒骂北大学生,别人没进北大,不是因为不如你聪明,而是不如你压抑,你们只是“被动成长”“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对张曼菱老太太的话深有感触,在现有的考试体制下,能考上好大学的大部分是听话的孩子,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狼爸用棍棒把三个子女送上北大,这个老爸用的是私塾式的教育方式,鸡毛掸子说话,给孩子定了上千条家法,只要违反家规,孩子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鸡毛掸子,跪在父亲的面前笑着接受惩罚。就这样他们被打上了北大。这是赤裸裸的奴性教育。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这么不择手段的用威权压迫,但是我们却采用了情感压迫,我们给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号,你不考上好大学,就对不起父母对你的付出。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构想出这样一个社会,这个世界里不再需要自然生育,繁衍完全在流水线上完成,按照社会的需求从体能、智力、情感等方面去生产人类,假如某矿产需要一个旷工,那么就制造一个侏儒,个头矮小方便下井,智力低下,只要能支配身体劳动就可以,天生喜欢黑暗,喜欢焦煤的味道,讨厌阳光,在地下工作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可怕吗?我们这个社会不正是赫胥黎想象中的《美丽新世界》的雏形吗?阶层固化,人都变成了机器,没有思想,没有自我意识,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的走完一生。
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是选择匆匆离开,还是选择慢慢享受?这是个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生活在我们手中,活出自己,自己的每一天都应有它的意义。
保护人性而不是摧残人性,发扬个性而不是打压个性,倡导自由而不是培养奴性,这难道不是父母、老师、国家、社会、教育最该做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