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部分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崇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属于“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这种政策的出发点是:贸易顺差也就是出口大于进口比进出口平衡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因为出口大于进口时卖到国外的哪些产品比贸易平衡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是:加入我们不是生产这些出口大于进口的产品并卖到国外,而是将生产这些顺差的产品的生产资源通过国家直接印制钞票去生产最适合内需的产品,并将其再次投入国内扩大再生产中,可能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出口赚取的外汇在国内不能使用,只能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也就是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但由于顺差产品已经被运送到了国外,由此超发的人民币没有实际经济资源对应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人们特别是一些政策制定者已经习惯于以小店主的思维模式维护出口商和某些省份的短期利益以及既得利益,而无法理解“进口是收益,出口是损失”在国民净福利上的宏观经济效应。提倡应当减少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让国内产品享受税收减免。
现代货币理论学派:封闭经济情况下,国内政府余额+国内私人部门余额=0。而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国内政府余额+国内私人部门余额+外国部门余额=0,国内政府余额为负=本年度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国内私人部门余额为正=本年度私人部门实现盈余,外国部门余额为正=外国部门对本国实现了贸易顺差。该理论被用来解释目前我国的大量外债尤其是美国外债,美国政府通过贸易逆差调配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实际经济资源服务于美国政府的需要,为其他国家以放弃实际经济资源为代价持有美国不断贬值的金融资产提供美元。而美国为了保障美元霸权地位,对于贸易顺差国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非不重视对外贸易和外部市场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应当以中国为龙头,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一种与美元体系并行交织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且对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做了在经济领域的创造性发挥,即实施不对称全球化战略(对发达国家采取保护主义进行浅全球化,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建立密切高度相关的经贸关系)
国家致富新原理:只有技术创新机会窗口大、进入壁垒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高质量积极活动才能让一国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