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名子悦,父母在外打工,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平时都是把买菜或者卖废品别人给的零钱放在一个曾经盛茶叶的铁皮盒里。那个铁皮盒里奶奶已经攒了大半盒子硬币。有一天趁奶奶不注意,她从盒子里那了一个一元硬币,在校门口买了一袋零食。由于盒子里硬币有一百多个,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都有,所以少了一个,奶奶是不知道的。
子悦发现她拿了一元钱奶奶并没有发现,心中窃喜。于是第二天又拿了两个硬币,又在学校门口买了一包零食,吃的是津津有味。这次奶奶还是没有发现她拿了钱,心里又是一阵窃喜,慢慢的她越来越胆大,有一次居然拿了十个硬币,这时奶奶发现不对劲了,按说这硬币应该越放越多,怎么越放越小了呢。奶奶就问她拿铁皮盒里的硬币没有,她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回答奶奶她没有拿。既然奶奶注意到钱少了,她就忍着三天没拿硬币。过了三天她发现奶奶又不问这事了,于是趁奶奶不注意又拿了五个硬币,在学校门口买了一个玩具。一而再再而三,有一次居然拿了二十个,奶奶这次不再直接问她,而是偷偷观察,结果有一天中午奶奶装作睡午觉,她又去拿硬币,被奶奶抓个正着。按理说奶奶这次抓住她应该狠狠地惩罚她一次,也许以后她就不敢再拿奶奶的钱。可是奶奶感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如果打了孩子或者说重了,孩子给她妈妈打电话说奶奶的不疼她,到时儿媳再和她闹不愉快,所以只是虎着脸吓唬吓唬孩子“下次再拿,我就要打你了”,然后不了了之。
子悦看看奶奶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不会对她怎样,依然时不时拿奶奶的零钱,奶奶也只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气话。随着时间流逝,子悦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居然把爷爷奶奶在工地干活发的工资三千元拿走五百元。奶奶这次狠下心打了她两巴掌,她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说爷爷奶奶都打她,妈妈远隔千里听到女儿哭的一塌糊涂,不问青红皂白把奶奶数落一顿。奶奶气的病了几天才好。
从此以后,奶奶为了不想再让媳妇因为子悦生气,就把钱藏的严严实实,子悦再也找不到奶奶的钱,但是她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没有钱她就心神不宁。有一次到同学家玩,她居然拿了同学妈妈一千元钱,她刚到家,同学妈妈就找上门来,她死不承认她拿了钱,但同学妈妈一口咬定就是她拿的,因为她家只有子悦一个人刚刚去过。最后同学放出狠话“不承认可以,现在就报警,让警察来破案。”子悦一听要报警,害怕了,就乖乖里从鞋垫下拿出了一千元。现在据说成了一个小太妹,成天和一帮染着黄毛,叼着香烟的小混混在一起。
朋友单位的一个会计,经常虚开发票报假账,开始一百二百的多开,发现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知道,心里自是暗暗窃喜。于是虚报的数目越来越大,由原来的一百两百发展到一千两千。有一天纪委突然来查账,在她猝不及防之时,把账本全部拿走。查账结果两年之内虚报三万多元对不上帐,最后以涉嫌贪污开除公职。
《人民的名义》中丁义珍挪用国家资产贪污受贿多项犯罪,最后躲避了法律的制裁逃亡国外,自己在飞机上就沾沾自喜,喝起小酒,唱起小曲,心里暗自庆幸“解放了”,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很惨,客死他乡。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从开始的小错误小毛病,没有及时的发现,及时惩罚,最后酿成大祸的心存侥幸之人。成人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一点小毛病不及时制止,及时反省,有些结果你有时都想不到会是这样。
我曾经还教个男学生,他没事就吸咬上嘴唇,他妈妈开始也没在意,总认为孩子小,大了自然就不吸了。有时看见他吸嘴也就不痛不痒说两句。结果上一年级时上嘴唇吸出一个肉球,特别难看。他妈妈明显知道吸嘴的害处,就开始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吸嘴,孩子这个习惯都两三年了,想一下子改过来可不是容易的。他妈妈感觉说的不管用,于是他妈妈每次看到他吸嘴唇就朝嘴上打,几次打的孩子哇哇大哭。但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照样吸嘴唇,这真是小错不改,大错必来。
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错误,不要以为孩子小,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认为树大自直。可是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也是需要修枝剪叶才能长的更旺啊!
论语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俗语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错不断,大错出现”都说明了小错误也会发展成大恶果。及时制止孩子的小错误,不能让孩子因犯错躲避惩罚而暗自欢喜,你惩罚了他,制止了他,就是拉住悬崖边的孩子,让他们在大错之前止步,你是成就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