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无论我们多么年轻,我们总要衰老的。我们之所以谈论“孝”,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将来作保障。我们告诉子女,以后你们要孝顺我们,无非就是希望等老了以后,生病的时候,有家属陪伴,不至于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病房。这使我们平头百姓的生活,但是当你翻看历史书,你会发现原来“孝”也有政治的一面。
《左传》有一篇《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无非就是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庄公和共叔段,她偏爱共叔段,请求庄公将京邑分给共叔段,庄公同意了。共叔段仗着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建京邑的城墙时候超过了规制,有人向庄公提出异议,庄公心里有点不舒服。之后,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庄公还是没有什么动静。直到共叔段一直扩展到廪延,庄公还能沉住气,没有任何行动。直到庄公打听到共叔段要练兵,偷袭郑国,母亲当内应,他才开始了真正的军事行动。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最后,庄公将自己武姜软禁,发誓不要黄泉不相见。之后,他在颍考叔的建议下,挖了地道,挖到了一些泉水,在和自己的母亲武姜见面。这多半是出于政治因素,为了美化自我的形象出的一招棋子罢了。
无独有偶,秦始皇处理好嫪毐事件之后,将母亲囚禁起来,直到茅焦谏言,要考虑国家的形象,这才表面上缓和了母子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在封建统治者独裁的黑暗时代,任何人类美好的个人情愫,哪怕是子女对父母的“孝”也是一种美化自己形象的工具,而非出于真心。若我们揭露下他们虚伪的嘴脸,估计是要连着骨头的,因为他们的伪装早已深入骨髓,并非表皮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