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的身体来说,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的你,同千万年前彷徨在东非大草原上寻觅食物的祖先没什么两样。千万年来变化的是人的大脑,除此以外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虽然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可是身体基因里仍然印刻着对饥饿深深的恐惧。我们的祖先曾经也只是食物链中得一环,谈不上处于顶点,当然也不再底层。每天必须去寻觅食物,同样的要地方不要变成了其他猛兽的盘中餐。
朝不保夕的生活如影随形,能够吃饱肚皮就算是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因此有饭吃的日子不常有,而饿肚皮却是常态。所以如果发现了充足的食物免不了饕餮一番,吃到不能再咽下去的程度。身体同样不会放弃任何宝贵的资源,为了应对未来的艰辛生活,总会优先将能量转换为脂肪,为身体储备上保命粮食。
这套居安思危的应对策略非常有效,确保人类免于在食物匮乏时期的灭亡。但相同的机制延续到了现代社会。此时人类已经成为了绝对的王者,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文明社会中人类完全没有饥荒的威胁。古老的应急机制还在生效。因此在无形中人们摄入了比自身需要的多的多的能量,就都被身体转化为脂肪,牢固储存在皮下脂肪细胞中。
想不到为了生存而保留下来的脂肪,现在却变成了危害健康的凶手之一。值得人们尊重的保命手段却变成了现代人生活烦恼。
与其埋怨生存机制的不够灵活,倒不如思考自己是如何打破了身体能量平衡的。
此时我们知道,如果摄入能量过多,那么身体用不到的部分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并且由能量向脂肪的转化是最优先的,而由脂肪变为能量却身体不到万不得已时候才会才有的手段。如果不希望脂肪堆积如山,那么控制能量的摄入,保证身体消耗同支出相等就万事大吉了。
现代社会的好处在于,已经有许多足够聪明的人,将人的能量消耗研究的清清楚楚,并且能够提供出一套恰当的计算公式。随便找一个健康管理类的APP,都有大量的关于能量摄入的建议或者指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可以保证能量的恰当摄入,维持住身体的平衡。
如果想加减乘除这样简单计算就可以控制脂肪摄入的话,那么这年头也不应该能够看到这么多大腹便便的家伙们了。这是因为道理谁都懂,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按照要求严格做到。这是个反人性的行为,天天看着高能量的美食不动心的人,还真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