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微信公众号“凉川的诗”,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词:巨婴。顾名思义就是“长大的婴儿”,即生理上已经成年,心理上还处于哺乳期的一代人。有人说:巨婴这种现象,主要是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和平发展的历史环境下,缺乏历练的年轻人从小被呵护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里,一切依赖他人,逐渐丧失了自我管理的意志,造就了大批离不开家庭庇护的“妈宝男”“乖乖女”。其实,巨婴现象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有人说:当今的社会,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产生了畸形的家庭和被宠坏的孩子。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一些家庭内部分工开始明确化,很多孩子在成长阶段的大事小情主要靠母亲来负责。从穿衣吃饭到辅导学习、开家长会,都见不到父亲的影子。渐行渐远的夫妻二人面对彼此差距过大的微妙矛盾,各有各的解决方法。男方越来越忙于应酬、宿醉而归,只负责把钱带回来;母亲感受到了这种生疏,心生怨气无人诉说,就逐渐把这种情绪甚至精神支柱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家庭氛围的变化,变得内心越来越同情、依赖母亲,而选择远离、批判自己的父亲。缺失了父亲角色引导的下一代,往往变得偏执软弱,敏感极端,这直接导致了成年后的性格缺陷,表现于外,就是自卑懦弱、胆小怕事,最终成为一枚“巨婴”,迷失于社会角色定位与转化的关键节点,导致了人格依附和独立的两难危机。
我身边的一个男生,就是典型的“妈宝男”,30多岁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潦草应付着缺乏保障的临时工作,另一半也没有着落。下文里我们姑且称他为W吧——在他小时候,父亲就郁郁不得志,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沉迷于喝酒和打麻将。相反,母亲不但负责家庭的里里外外,业务上也风生水起。在W心里,父亲是懒惰而可恨的,而母亲是勤劳又可怜的。过了几年,因为工厂效益不好,父亲下岗后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开始创业,母亲则在原来的岗位继续上班。很快,父亲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攒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成立了有几名员工的小公司。随着父亲的收入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忙,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不着家成了常事。这时恰逢国有企业裁员大潮,母亲便选择回家做主妇,照顾年事已高的双方老人和正在上学的W,顺便做好丈夫的后援。再后来,财气渐粗又在外辛苦奔波的父亲对妻子不再像过去一样客气,有时话不投机便火星四溅,甚至多次动手殴打母亲,事后又愧悔不已。独自一人的时候,母亲也会暗自垂泪,但为了儿子她从来不敢动离婚的念头,坚持维系着这个家。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W,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混出个人样来带着母亲离开“那个人渣”远走高飞。那时候,他就是母亲的指望,他的这句话更是让她感动不已,觉得没白养这个儿子,知道心疼自己了。
日子就在希望和绝望的反复中继续进行着,虽然缺乏父亲的关爱,过得差强人意,但母子相依为命,妈妈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儿子也立志成才,让操劳半生的妈妈过上好日子。
不料,一直在学校顺风顺水的W,大学毕业后竟一反常态,在适应不了第一份工作而辞职后就拒绝再走出家门。岁月蹉跎,在不断地与父母争吵和离家出走的循环之后,W彻底自暴自弃,俨然自己自父亲年轻时一样,每天沉溺于网游,在游戏里打爆了级还娶妻生子。只是现实中的他,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宅男,除了每天穿得邋里邋遢出门拿外卖,整日窝在屋里一言不发,相亲相了几回,根本不会和异性相处。此时的父亲已经老去,在经济大势不好的那几年里没挣下钱还赔了不少,最后只能把公司关了,靠养老金过日子;母亲看见他这副样子常常以泪洗面,家里成员间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就爆发激烈的争吵。母亲说:也不知道他怎么变成这样,小时候多好的孩子。
这位W,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妈宝男”、“巨婴男”的典型代表。他沦落到如此地步,和原生家庭、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母亲和父亲的对立情绪、互不接纳的隔绝状态、成长过程中父亲这一关键角色的缺失,使幼年的W无法协调自己与外界的冲突。母亲在夫妻关系中受挫无法排解失意的情绪,就把儿子当成救赎自己的希望和唯一精神支柱,事事围着他转,把他捧成了掌上明珠;同样地,他把现实的不如意转化成对父亲的恨和不原谅,这种感情投射在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身上,就演变成了病态的依恋。当遇到重新定位自我、寻找社会定位的成长危机,即从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伞中独立出去,成为社会个体而存在的时候,就会遭遇最大的挫折和自我否定。心理脆弱、承受力低,他被迫退回自己的温室,把自己越包越小,一个永远出不了襁褓的“巨婴”就这样养成了。
说“巨婴”是一种社会现象,莫若说是一种家教现象。怕孩子吃苦受罪,又不得不让他面对残酷的现实,最好的两全之法就是父母亲以身作则,建设民主的家庭,不回避矛盾,共同抵御外部和内部的危机。困难来临的时候,不用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而不让他知晓,因为无忧无虑的童年毕竟短暂,早日直面风雨是有必要的。要让他看到:没有迈不过的坎——我们全家人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就无往而不胜。
这一点已成共识:最好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双方对彼此的爱,超越了任何一方对子女的爱。这话很好理解:互相尊重、理解、爱护的父母,会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与稳定性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下一代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环境的构建。丈夫理解妻子的付出,不指责她待在家里花自己的钱;妻子理解丈夫在外辛苦,多创造两人沟通的机会。同时,父亲不但不应被家里其他的成员所孤立,反而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关注。一个亲近父亲、热爱父亲的家庭,孩子才会有来自强壮男人的楷模和指导作用,才会有健全的价值观和心理自愈能力,才会因成熟男人的带领和榜样变得更坚强、眼界更开阔、观点更新颖、认识更全面。能靠对话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争吵来解决;父亲的角色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亲近父亲,才是家庭幸福长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