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一等奖短片:
《低头人生》,太震撼了!
这是以一个女人,
为开端的恐怖故事,
开头很劲爆。
过程很惊悚
结局很荒诞
这部短片获得了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一等奖,作者是谢承霖,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新时代智能手机一族的生活状态,告诉手机族,玩手机会毁灭世界。
一部讽刺“低头族”的滑稽剧。
虽然夸张了点儿,
但结合现实,“低头族”的存在,
的确让人类正向一种危险的未来发展。
因为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
“低头族”对网络上的热点如数家珍,
却对自己现实中面临的问题
甚至灾难不闻不问。
许多“低头族”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瞎子。
然而,一旦发生天灾人祸,
“低头族”绝对冲在第一线。
他们往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是在网上刷存在感。
为了得到网络上的认同,
许多“低头族”摒弃了现实中的美德。
每个人在手机中的生活,
看起来都都充满乐趣,
现实中的痛苦哀愁,
却没人体量,无处伸张。
手机塑造了一个美好的、虚假的“我”,
而真实的“我”却并不因此变得更好。
人们活在虚假的认知中不可自拔,
变成了“傻子”!
就算远离城市,逃脱日常,
对于“低头族”而言,
往往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现实中的压力根本没有得到释放。
长时间沉浸在手机连接的虚拟世界,
现实中的压力与需求被一再压制,
“低头族”变得浮躁,没有耐心,
不会与人相处,
一丝细微的触动就能引爆负面情绪。
亲密关系同样因此产生问题,
很多时候,
即便爱的人就在眼前,
也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
只能用手机缓解尴尬。
有沟通的都还算好,
就怕拿起手机,
就对爱人遇到视而不见的。
我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
现实中却越孤独,越无措,
从而更加依赖手机……
与手机形成的恶性循环
在我们周围垒起一座移动的高墙,
将我们与外界隔离。
我们不仅成为了瞎子,哑巴,
也失去人情味,美德。
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
也正在成为最孤独、没有个性的物种。
我们使用手机的初衷是
方便我们的生活,
回过神来才发现
我们的生活已被手机支配。
有时,“低头族”也会劝自己,
少玩儿会儿,注意休息,
但事实上即便躺上床
你也依然在玩手机。
多年前,少数人沉迷游戏
就被当做“网瘾少年”进行“治疗”。
现如今,多数人沉迷手机
却被群体默认。
家人、朋友、同事、同学
只要有了手机,
他们就能奇迹般地隐身。
还记得没有手机时
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吗?
没有手机
人们是这样生活:
闲时喝喝酒,喜欢露天喝、在四面透风的亭子里喝、在河边喝、送别的时候喝、相聚的时候也喝。
爱读书,虽然照明设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正因如此,许多人还是挑灯夜读。
聚会,大家一起喝酒、猜谜、下棋 ... 乐在其中。
一个人听小曲,喜欢音乐,听歌、看舞
最近国外的推特上就掀起了一股“not a cellphone in sight”的怀旧风,网友们纷纷表达没有手机世界也能运转,以及对过去美好旧时光的怀念。
11月4号,推特用户billy mays here with oxycontin发布了一张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油画,并配上文字“看不到手机,人们都活在当下”(not a cellphone in sight. just ppl living in the monent.),大概意思是,耶稣在受难的时候,没有手机大家也都赶到了现场。
这条幽默的推特很快就得到了4000多个转发和16000多个赞,并使“not a cellphone in sight”成了一个meme,网友们开始对这种形式进行模仿,于是推特上就刮起了这股怀旧风。
写实类的:
没有手机,人类也能登月。
没有手机,大家也干农活,玩跷跷板,享受田园时光
没有手机,年轻人也会吵架,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没有手机,青年们也可以通过电脑玩游戏
电影类的:
没有手机,人们也照样能跳舞
没有手机,我们照样能遇见爱情
没有手机,蜘蛛侠也会被拯救
没有手机,洛基同样会入侵地球
还有网友用一种夸张的形式来调侃,于是事情就变得魔幻起来了:
没有手机,辛巴出生后也受到了荣光。
没有手机,史莱克也能享受音乐
没有手机,匹诺曹说谎了鼻子也一样会变长。
没有手机,古老的恐龙也一样活得很好。
显然,“not a cellphone in sight”支持者希望人们能放下手机,回归到旧日时光,而不是隔着屏幕去接触周围的世界。
还好,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危害
也引起了一些先知的重视。
有的街头出现了醒目的提示牌。
有些行动派
则直接发起了放下手机的活动。
还有人为了遏制“低头族”,
鼓捣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发明。
台湾就有人发明了一款吊在脖子上的餐桌,
强迫就餐者面对彼此。
可口可乐曾推出
Social Media Guard项圈,
外观类似宠物的伊丽莎白圈,
据说戴上它,
就可以有效防止玩手机。
虽然行为艺术和
营销意味大于实用,
但也透露出,
大家对“低头族”的无奈与焦虑
确实,手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小孩子玩手机成瘾,沉迷游戏影响学习,父母玩手机更多而不去关心小孩,朋友间聚会变成了沉默的手机会,使我们减少了交流。
有了手机,我们不再专注于生活的细节,吃饭不是吃饭,而是为了拍照,听音乐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炫耀,旅游不是在旅游,而是在刷屏朋友圈,就好像我们的生活都是围着手机转。
”not a cellphone in sight”的观点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人们恰恰是通过手机,将这些观点传递出去的,这就难怪有些人觉得这个想法虚假、矫情。因为我们总是没有看得到现实世界的进步和好处,抱着西瓜想着芝麻,去怀念那些以前的美好。所以反过来,当人们没了手机时,才会想起手机的好处。
诚然,手机成瘾不是一件好事,但将手机扔进垃圾桶,也并不可取。作为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器官”,与其放下手机,不如理智地使用手机,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美好,手机时代也可以有自己的美好。
别让自己成为科技的奴隶;
关心身边人,
莫让自己变成情感上的“低能者”。
人的一生,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1/5,
与其在手机中虚度,
不如更好享受生活的乐趣。
编辑丨木知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