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是舒明月的作品。舒明月,豆瓣专栏作家,写作培训师。
2014年8月起在豆瓣开设写作专栏,获得了9.4的高分评论;开办“双周一篇”小说写作、文笔训练营,卡片式写作等写作培训,实战指导上万人获得文笔的提升。
之所以介绍作者,是因为能够看到这篇文的人应该都是爱好文字,爱好写作的人,那么这么一个大咖不妨去关注,去学习她的写作知识,技巧等。
言归正传,谈谈这本书里的内容吧。这本书主要分为内容篇,技能篇和拓展篇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细分很多个方面谈写作。
这本书遵循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所以在文中有很多写作大师的精彩片段供大家赏析。首先作者谈到对颜色的描写,之前跟大家说过,文章要有画面感,那么画面感当然是少不了颜色的,对于颜色的描写,每个作者的笔触不同,描写也不同。
比如鲁迅的《秋夜》的片段:
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的可爱,可怜。
雪白,猩红,翠绿,一派明艳,没有对自身笔力的高度自信,不敢如此大胆使用色彩。鲁迅的笔触基调是清冷凄艳。
再看张爱玲的《金锁记》片段: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
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
由此可见,张爱玲的文字明艳端方,光彩照人。她笔下是一片彩绣辉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样,有一种富贵气象。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花色的描写,首先要交代什么形什么色,花几瓣叶几片,何时开何时败。这是基本功。
汪曾祺描写紫穗槐如下:
紫穗槐我认识,枝叶近似槐树,抽条甚长,初夏开紫花,花似紫藤而颜色较紫藤浅深,花穗较小,瓣亦稍小。风摇紫穗,姗姗可爱。
对于美食的描写,要细致真实而不俗,要让人读后胃口大开,顺着文字流口水或者有食欲,就是成功的。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
看到这段描述,我简直对作者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我吃鸭脖也是那样吃的,而且越吃越香。作者描写的真实,细致,画面感强。
写文章记得别将外貌与性格过多联结。
比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三角眼,小山眉。
白流苏: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印度公主:影沉沉的大眼睛。
葛薇龙: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
由此可见,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亮相方式寥寥几笔,但非常传神。
在写文章中,要学会造语,也就是要在句子上下功夫。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讲的就是他自己是个琢磨文字的人。文字要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
打油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风致别然。
写文章要善用比喻。最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情感的真实。只要情感真实,文章才会打动人。
作者提到,血书文学之所以震撼,从内容和精神的角度包含:苦痛,直面苦痛,追问挣扎,担荷罪恶四个阶段。
第一层面如张爱玲,萧红,汪曾祺是苦痛加直面苦痛,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前三层的叠加,而鲁迅是达到了第四层。其实这也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丰富度和情感的强度。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赏析片段,还有更多需要多次阅读才能悟到的术业。我就写到这吧。
希望大家以此为引子,可以看看这本书,吸取更多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