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吕传道集》卷2论大道诗解
题文诗:
吕曰所谓,大道者何?钟曰大道,无形无名,
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
知也莫可,得而行也.吕曰古今,达土始也,
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于尘,
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
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
而知不可,得而行也.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
士者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
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夕改,坐作立忘.
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
难行也者.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
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败坏大道.
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
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
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
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
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
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
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
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
而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
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
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
指作太一,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
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小术.
奈何古今,奉道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
咽津为药,何得造化?聚气为丹,何得停留?
指肝为龙,而肺为虎,何得交合?认坎为铅,
而离为汞,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
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
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
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
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
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
训式节序,入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
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
命愿为鬼.吕钟离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
其于大道,可得闻乎?钟曰道本,无问问本,
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也,
一生二也,二生三也.一为体也,二为用也,
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
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
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
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惟人也穷,
万物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
同得长久.吕曰天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
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
天地而远,于人者乎?钟曰道不,远于人而,
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
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
时者不达,天地之机,情生万物,万物有情,
情通万物,至道真情,真情自神.达性畅情,
通无化有,通天达地,通古达今,古今一情.
论大道第二
吕曰:“所谓大道者,何也?”
钟曰:“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吕曰:“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
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指作太一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吕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
钟曰:“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吕曰:“天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
钟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分段【译文】
【原文】
吕曰:“所谓大道者,何也?” 【译文】吕祖问:什么是大道呢?
【原文】
钟曰:“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译文】钟祖答:大道是无形、无名,也无法问得出,也无法回应。大道其形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是无限小。我们无法以普通方式去感知、认识,也很难获得大道的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做为。
大道无形,大道无名,宇宙万物,皆出于道,而尊循道。大道,是理,是法,而无物质的表现。
【原文】
吕曰:“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译文】吕祖问:从古到今的有志于大道的人,开始学习道,拥有道,能够得道,成道,然后从尘世步入了蓬莱仙岛,上升到神仙洞天,白日飞升而入三清成仙,这些都是成道的人。而今师尊却说大道无法去认知,不能去奉行,然而大道,是您故意隐瞒了吗?
【原文】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译文】钟祖答:对于大道没有什么隐瞒。现在世上很多人只是表面好道,即使知道大道了,也没有信心;有的有信心但没有立下苦志;早上还在练功,晚上就放弃了;坐着时还在想着练功,站起来了马上就忘记了;开始的时候还挺勤快,慢慢就懈怠了。所以我说,大道难知,难行。
这里钟祖,说出世间学道之人,大多数,都未得其法,不能坚持修行,没有苦志,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所以说大道难知难行,也警示我们后人,如要修行,一定要立苦志,寻正法,闯过一切磨难,向真正的真道修行。修心,也即修性,是在磨练人的性情
下面的内容,钟祖列举了种种旁门小道,这个旁门,易于见效,旁门小法,虽能有小成,甚至出一些功能,但最终离大道太远,最后还是重入轮回
【原文】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译文】吕祖问:为什么说大道难以知晓,难以奉行呢?
【原文】
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指作太乙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译文】钟祖答:以照傍门的小法,很容易看到功效,并且受非常多的人们流传。互相传授,一直到死也不能明白真正的大道,这样就形成了风俗,而败坏了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等等。这些傍门小法不能一一陈述。至于说采日月精华、天地之气的,以心思意念为方法,希望能结丹;以各种肢体动作来锻炼,想得到超脱,多吸入阳气,而少呼出内气,这些片面的方法治病还可以。把真胎息看成是没有杂念而不言语,修心养性还可以;把太乙含真气看成是精气充足,意念行任督二脉,是养命的下法。形体像枯木,心神像死灰,也只是炼神的小方法。
非常无奈的是,从古至今很多修道的人,都是在意这些片面的地方。以吞咽津液认为是大药,那能得到真正的造化?聚集内气而要炼成丹,又如何能留得住?认为肝是龙,肺是虎,那龙虎又如何交合?把坎看作是铅,把离看成是汞,又该如何进行抽添?一年四季去浇灌,希望能长黄芽,一思意念不散,想要求得大药,不能真正认识年月日时的运行规律,不知道五行的真正含义,如何又能知道三才的造化呢?在书中找到一些片面的方法,迷惑后人。就这样而致使大道离人们越来越远,同时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流传开了,而形成了风俗。以至于失去了原来师父的本来意愿,那些道听途说,只靠言语来说教,把这些说成是真诀去教授无知的人们,却在一代一代相传授,最后还是免不了死亡,令人寒心。我不是不想把真正的大道向世人们传授,只是因为世上的人们罪孽深重而福禄不足,不相信大道天机,多数都是贪恋钱财,而不重视自己的性命,甘怨坠入鬼道。
【原文】
吕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 【译文】吕祖问:小法傍门,我们己经都知道了,那么什么是大道,能说一说吗?
【原文】
钟曰:“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译文】道本来无法去问,即使问了,也不会回应。当初宇宙生成的开始,真正的原始气分化为阴阳,最原始的物质向外散开。大道开始由一而生二,即太极之后生阴阳,阴阳而生三才。一是体,二是用,三是造化。休和用就是阴和阳,而造化就是阴阳的相交合。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是因为同一大道的运转所生化。大道生化二气,二气交合造化生三才,三才造化生五行,五行造化产生万物。在万物之中,最有灵性,最尊贵的还是人。只有人才能懂得万物生化的道理,只有人才能明了自己的心性。真正懂了万物生化的道理,明白了自己的心性,就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命运了。知道了命运,保护好生命这样就合乎于大道了,就能像天地那样坚固,而同样能够得到长生不死了。
【原文】
吕曰:“天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译文】吕祖问:天地从古至今运行己经千万年了,人的寿命也就是上百岁,而能活到七十的人都是少数的了,为何大道只是让天地能长久运行,而不是让人的寿命也像天地一样长久呢?
【原文】
钟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译文】钟祖答:不是大道远离人类,而是人类远离了大道。之所以说人远离大道,是因为,人们养命不知道方法,之所以不知道方法,是因为下手练功还不知道时机,之所以不知道时机,是因为还不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
【注解】
最后,钟祖言明何为大道。以天地运行之理,还作比拟,与天地同寿,天长地久,绵绵无长。人要效法天地,自可得大道而长久,要明天地运行之理,需要明白阴阳,懂得五行,知道日月运行的道理,要知道四时是如何转换、一日阴阳之气如何运转,所以钟祖以天地而引出下一节,论天地。
在论天地一章中,钟祖以八卦的阴阳理论来论述,这是比较难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