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地处呼、包、鄂“金三角”开发区腹地。托克托县自然地理为黄土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和西南低。由丘陵地形过渡到宽广的平原地形。分为五类: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湖积台地、宽谷洼地和冲积平原。成因类型上,由剥蚀堆积地形到堆积地形。托克托县气候属中温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2.详细描述蒙古托克托县的历史沿革。
托克托县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内蒙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内蒙古最早有人类的地方是托克托县和赤峰,分别被命名为“海生不浪文化”和“红山文化”。
托克托县早在战国赵武侯时代就有了城池,古城已有近2400年历史。
周安王十二年(前390年),赵武侯在此筑云中城。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赵武灵王置云中郡并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设三十六郡,其中的云中郡就位于托克托县境内。
唐王朝建立后,为了抗击后突厥的南侵,于景龙二年(708年)在黄河北岸的阴山以南地带兴筑了三座受降城,其中东受降城城址就在今托克托城内的“大皇城”。
唐宝历元年(825年),根据振武节度使张帷清的建议,将东受降城迁至北魏时期的盛乐城和林县上土城子北面。
辽之初,将胜州城人民迁移到黄河东岸进行安置,重新修缮了城垣,并命名为东胜州。
金代,元代沿袭辽制,仍在此设置了东胜州。
元王朝统一全国后,在东胜州至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之间的黄河上,设立了水路驿站。
明朝前期,置一县两卫。即云内县,东胜卫和镇虏卫。
明嘉靖年间,今县境并入土默特。阿拉坦汗的义子“脱脱”驻牧东胜卫城,托克托之名由此得来。
清代中期起,大量的汉族人走西口来到土默川一带,特别是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后,托克托一带地方已全部放垦。
清乾隆六年(1741年),在呼和浩特设置归绥道,同时在托克托城设置协理通判,由归绥道管领,负责处理汉人事务。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为托克托理事同知厅,简称为托克托厅。
清光绪十年(1884年),又改称托克托县。
民国元年(1912年),延用原来托克托县名,简称托县。
3.详细说明2000年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推进,托克托县发生的变化。
①基于托克托电厂的出现,全县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几千万元,陡升为2003年的2.3亿元,实现质的飞跃。
②2003年从河口镇取水的“引黄入呼”工程,也正式投产、日供水能力高达40万吨,其中的12万吨直接送入托克托县。
③廉价的水电吸引众多企业进驻托克托县,形成托克托工业园区。截止2005年上半年,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8项,协议总投资282.4亿元。
④政府对此大力支持,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之一,常盛制药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产量世界第一,金河生物的金霉素产量世界第一,金达威、神舟生物的辅酶Q10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托克托的生物制药领先世界,世界亦见证了这份崛起。
⑤托克托县由一个传统农业县变为新型工业县,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已达237.4亿元,发展工业的同时,托克托县也注重环境治理。2021年托克托电厂总投资约12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开始动工。建成之后,每年可以节约煤炭170万吨左右,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左右,自然生态得到良好的保护。
⑥在2022年,18万头奶牛绿色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在托克托县破土动工,建成之后这里便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⑦在2024年,全球单条产能最大的特种气体生产线,中船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在托克托开工建设,而目前300多亿产值的托克托工业园区,预计将在2027年后跃升为千亿级产值的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