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图类型---生产者Generator
生产者具有非凡的创造性力和与别人不同的深度力量。他们所拥有及提供的生命能量可以说是整个地球的支柱。
他们就像工蜂,日以断夜地工作,筑巢,采蜜。如果没有生产者的存在,全世界就会好像一夜之间没有了电力供应,漆黑一片。不幸地,世界上大部份生产者的生命里都充满着挫败,痛苦,在人生的路途上受尽苦头。这其实对他们自身以及世界,都是一种绝对的悲剧。
生产者是一个了不起的生命来源,源头来自他们根本的荐骨能量中心(defined sacral center),所以其他三种类型都不断试图让他们做事情。因为他们可说是社会上主要的劳动力。
但他们往往发现自己遇上令人沮丧,挫败的情况。因此,他们并不满足,经常想离开现况,憧憬有更美好的将来。(希望下一份工作会比现在的好一些,希望下一位伴侣能更明白我,更加疼爱我,伸延到无尽的下一个…..)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人一种半途而癈的感觉。中国人有句说话: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正好描写出生产者一些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祖师爷Ra曾经讲过”Generator are quitters. They are good at quitting” 生产者大多用头脑过生活,让自己处于非自我状态中,大部份他们选择的工作,伴侣,环境都不是来自荐骨响应(sacral response),因此这些工作,伴侣,环境都是自然地不合适他们的。
要过健康的生活,生产者必须等待响应(torespond)。答案必须来自荐骨。荐骨能量中心对生产者来说是一个最可靠反应机制。
生产者发出的是非语言的原始声音(primitive sound),如“嗯”,“唔”等。
很不幸地,在现今社会中这些声音听起来似乎是不太文明的,大人往往责骂孩子,他们被告知要有礼貌,并需要使用适当的语言例如:”是的,不是的,我想这样,我不想那样….。”慢慢地生产者就被制约化,他们遗忘了属于生产者本身最可靠的反应机制,与生俱来的力量的来源,那一把完美的原始声音-他们的本性,最终被埋葬掉!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多年来使用着被社会接受的的客套说话方式,而不是运用来自荐骨中心传来的声音。它是唯一能对应情况作出正确响应的表达声音。
当生产者无法聆听来自荐骨中心传来的声音,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扮演显示者的角色,在不同生活的层面(爱情,工作等)透过主动发起各种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欲望。他们不自觉地以显示者的形态自居,而不是运用属于他们最正确的人生策略(等待,响应)。
现今社会常常提倡要主动才不会吃亏,要积极才会成功,生产者都深深被制约成为显示者,但其实他们并不应做事情的发起者。如果他们主动发起各种事情,便没有机会给自己的荐骨中心足够的时间来响应。但往往我们的头脑会把这些制约变得合理化,忽略了自己的天赋,违反了原始的响应机制,结果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挫败中。
当生产者停止发起事情,便有机会减轻人生中一些不必要的挫折。所谓一动不如一静,静待一个正确的机遇,合适的人,合适的事并作出恰当的回应,总比盲目费力地去做更能事半工倍,快亦未必等同有效率。典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亦道出就算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亦不能成事。其实等待亦藴含智慧。
生产者又分为两种:纯生产者和显示生产者。
显示生产者有迅速采取行动的能力,并能立即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并付诸行动。(下一个帖子中,我会更详细的说说显示型生产者)
但如果显示生产者不遵守从他们的策略,他们不仅失意,并且会感到沮丧及愤怒。
生产者拥有惊人的持续能量,也是唯一天生设定来工作的类型。但他们必须找到适合的工作和恰当的生命力发挥机会才会感到快乐。当生产者从事适合的工作时,他们的荐骨动力引擎便会启动,进而让他们获得强大的能量来源。
但是如果生产者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或能展现生命力能量的机会,就会感到挫败。然而,挫败在生产者的人生历程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生产者必须了解,挫败的能量是为了吸引新的事物,让你得以回应。
如果生产者允许人生自然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而非积极主动的开创人生,就能过着快乐和充满成就感的生活。对生产者和所有必须等待的类型的人来说,最好的策略是先设定计划,再等待外在环境现显出采取行动的恰当时机与正确的行动方向。
生产者害怕的是,若他们只是苦等,最后什么都不会实现。然而,生产者的生命奥秘就在于,当他们停下脚步等待时,机会就会随之出现。生产者始终是一边和生命共舞、一边回应着生命的存在。
生产者的座右铭:等候、回应,然后行动。推荐书籍【人类图去制约之旅】在淘宝上可以买到的台湾书籍
生产者是吃苦耐劳的人,有用不完的生命力,但会觉得很难实现目标。生产者天生不是显示者,不适合主动发起。所以需要学习耐心等待。喜欢按部就班前进,非常有效率,他的荐骨中心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生产者做事持久力惊人,就像一个发电机一样,当别人都没有电了,他还是活力充沛。生产者的人生挑战是,如何运用这样巨大的能量以及用在何处才能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等待对的人事物和时间点的到来,信赖自己的直觉,是生产者达到成就的关键。如果生产者没有等待别人的邀请,就直接去发起行动,人生可能会发生错误。如果生产者能将机会吸引过来,耐心等待之后再行动,事情通常都能顺利进行。
对生产者来说,只有经过等待后主动来临的事物,才值得你去完成。这些事也许是自动出现在你的眼前的邀请,或是别人自动打来的电话。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回应-你要去聆听荐骨中心的直觉反应。她会告诉你什么才值得你投注心力。荐骨中心会为你开启正确的道路。
生产者很容易想太多,让理智凌驾了直觉,如此一来,可能会将心力投注在错的人事物上。问题在于,当荐骨中心投注心力后,它就会为了得到完整的经验而坚持到最后,不管合不合适。放弃是最糟糕的选择,这智慧才能做判断,因为当你投注心力之后,你就几乎不会放弃。所以你的内在会要求你等待,等待对的人事物和时机,这是因为它不知道如何中途喊停,就像是要告诉子弹列车瞬间停止一样困难。
生产者具有阶梯学习曲线,而挫折感是这过程中的自然部分。生产者学习某样新事物时,往往能在最初阶段获得相当不错的学习成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面临学习高原-学习进步的停滞期,即便他们反复练习也不见丝毫进步,预支挫折感油然而生,许多生产者正式在这一刻选择放弃。挫折固然让人难以忍受,然而这也是希望的征兆,代表他们即将体验回应新事物的机会,那也许是指学习成果的崭新阶段、一份新的工作或是一段新鲜的旅程。
生产者始天生的高手。当生产者处于学习停滞期而感到挫败时,那也代表他们正渐渐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通往下一阶段的机会往往不久就会出现。到了机会出现的那一刻,生产者的任务便是回应。
标志/目标:满足
生产者的非自己主題是挫敗。他們想要代替挫敗的是满足感。他們想要以令人滿足的方式,善加運用自己的能量。他們的頭腦永遠無法帶來令人滿足的一切,唯有透過他們的荐骨回应与內在权威,才能引領他們步向满足。回到遵循人生策略与內在权威,他门探索自己,觉醒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到生命中令人满足的事物。对生产者而言,人生在世,沒有什麼比在工作中得到滿满足感,更能让生产者感到不枉此生。
生产者的人生策略是从回应中做决定,除非自己有回应,否则不要做任何决定——就是这么简单。有些生产者觉得很难,因为他们将「等待回应」误解为「什么都不做」。这不是指应该都不做,事实上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此生就是要有所产出,他们来地球上这一趟就是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无法自拔地、忙碌地工作着,如果他们正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代表他们必定对此有所回应。
荐骨是生命的来源,也是所有生产者们的动力来源。只要活着,生命继续,就会有所回应。只有生产者可以藉由荐骨的回应作为决定的方式。荐骨可以对任何人事物产生回应,例如:狗吠、鸟鸣、一段音乐、一席谈话。荐骨回应时会发出声音,像是「嗯哼」、「嗯」;也可能是沉默的回应,例如一种内在的感觉,或对某件事反映出来的进与退。
生产者必须知道,他们可以回应任何事情。举例来说,他们在脑袋理智上决定要吃什么的时候,需要听见菜单上的选项,然后加以回应。多数的生产者只活在脑袋之中,他们与自己的荐骨哼唱失联,为了恢復与荐骨的连结,他们必须回应来自外界的事物,这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而自己问自己问题,对着镜子裡面的自己说话,回应自己所写下来的问题,都不是回应外界事物,而这些取巧的捷径并不会对生产者带来内在的真实。
学习倾听荐骨的声音,等待时机成熟,相信你的直觉。